​建国后马家军残匪叛乱,烈士遗体被剥皮!我军平叛:枪决数万恶匪

2023-12-06 18:02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建国后马家军残匪叛乱,烈士遗体被剥皮!我军平叛:枪决数万恶匪

文:诗意世界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太甲》

民国的众多军阀中,论战斗力、残忍性、反动度,马家军绝对排得上号。马家军民国时期的实力范围在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分为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主要人物有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合称为"西北三马"。

马家军源于清末西北爆发的叛乱。清朝末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西北发生叛乱,叛乱者企图割据自立。清政府派兵镇压却屡屡失败,太平天国覆灭后,左宗棠率领久经沙场的老湘军进军西北,一举荡平叛乱。

左宗棠在西北采取“剿抚结合、恩威并施”的策略,分化瓦解叛军,打破了以往西北地方势力的“门宦制度”,斩断西北最大门宦势力的血脉,扶持以马占鳌家族为首的河州军阀当上了朝廷在西北的代理人(编者注:马占鳌却因出卖“朋友”不得“人心”,只能依附清朝中央政府)。

马家军之后随朝廷东征西讨,成为清军中抗击八国联军最英勇的部队。民国后,马占鳌子系衰落,马海宴子系和马千龄子系崛起(编者注:分据青海(青马)和宁夏(宁马),他们先后投靠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冯玉祥、蒋介石),逐渐养大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

马家军内部有不同派系,内斗不止,但是对于外部势力染指西北,他们却能团结一致。1933年冬,蒋介石任命军阀孙殿英率部7万余人进军西北,孙殿英志在必得,结果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组建起一支5万余人的“马家联军”将孙殿英的7万余人几乎全歼,史称“四马拒孙”战争。

抗战时,日本秘密派出特工向马家军首领抛出“割据自立建国”的诱饵,马家军不为所动。1937年8月,马家军派出8000余人参加抗战,他们多次血战日军,作战英勇,士兵甚至不愿做俘虏集体投河自杀,也不愧血性好汉。

我们对于马家军,最为熟知的是打败红军西路军并残忍杀害红军将士的“血债”。据有关资料统计: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出征时总人数约21800余人;战死者约7000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43人,军、师以上干部20多人;被俘后遭残酷杀害者约5600人;被营救返回延安者约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约4500人。

抗战胜利后,马家军跟随蒋介石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1949年,彭老总率军进军西北,西北马家军势力在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土崩瓦解,毛主席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使黎民百姓少遭涂炭,曾对西北解放军下达指示:

"对宁夏二马可在军事打击下,尽量争取用政治方式加以解决"。

我军对马家军负隅顽抗者及罪大恶极者是坚决消灭,对大部分投诚起义或者缴械投降的马家军则给予了“宽大处理”,这本是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开始新生的大好机会,然而他们却不甘于失败在新中国成立后数次叛乱,正应了那句“自作孽,不可活。

贼心不死,数次反叛

解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我党我军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国内建设方面转移,对于曾经的敌人,本着“团结一心,共建国家”的原则,只要诚心悔过,不再与人民为敌者,大多都给与参与新中国建设的机会,就连曾与红军有着血海深仇的西北马家军残部也是如此。

然而,马家军残余势力却不甘心失败。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数次叛乱,残忍杀害多名群众和干部,查阅相关资料,解放后马家军残匪与西北反动势力在解放后发起的大规模叛乱多达5次,其中以马家军残匪为主的叛乱就多达3次,全部叛乱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马家军残匪的影子。

第一次,解放初期,西北马家军残匪大规模叛乱。解放军迅速平叛,平叛过程中打死叛匪数万人,处决及击毙的高级将领有:骑八旅旅长马英、82军190师师长马振武、骑十四旅旅长马成贤(编者注:被击毙)、青马老将马元海(编者注:打西路军时青马前线总指挥,被俘后处决),暗中支持叛军的有82军副军长赵遂、100师师长谭呈祥、129军357师师长杨修戎、新编骑兵军军长韩起功(打西路军干将),这三位躲在后面的“干将”战后也被枪决。

第二次,“五八叛乱”。1950年5月8日,原马家军马步芳部第82军旅长马云山在平凉、固原地区拉起一支“忠义军”发动叛乱,史称“五八叛乱”。

叛匪组织的“忠义军”下设4个团,有长、短枪97支,轻机枪2挺,冲锋枪3支。后扩充为19个团、1个混合旅,有回族匪徒2000余人,妄图攻占泾源、固原、西吉县城,建立割据政权。

叛军在5月8日凌晨向平凉安国区政府和西、海、固地区区、乡两级政府发动进攻,造成337名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伤亡,疯狂抢夺武器弹药,其中枪支45支、手榴弹395枚、子弹223发,抢掠群众财产。5月9日,叛军裹挟1000名群众加入叛乱,攻占平凉,拟再攻泾源,企图攻占西吉县城。

解放军西北军区骑兵第2旅、骑兵第4团、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迅速展开平叛,7月底,叛乱被平息。

匪首马云山因内部矛盾激化,被同伙击毙。此次平息叛乱共击毙回族叛匪174名,击伤24名,俘虏168名,投降400名,缴获各种枪支520多支(挺),子弹3300多发。

第三次,“四二”叛乱。1952年4月2日,西吉县党部执行委员、自卫队中队长马国瑗与当地反动分子马国琏等势力密谋发动叛乱,成立所非法武装组织。4月2日,他们率100多人围攻正在开展公审恶霸劣绅工作的西吉县白崖区土改工作组,抢夺武器,砍伤群众及干部。之后,叛匪流窜数个县城及乡镇,加入反叛的人数增至数千人,匪徒围攻我党土改工作组,抢掠武器、粮食及财产,破坏公共交通设施,不久后,叛匪规模达到数万人,给当地造成极大的破坏。

先后有解放军战士、农民积极分子和土改工作队员30余人被叛匪残杀。致使6个区37个乡的基层政权陷于瘫痪,固原地区1/3的区乡土改工作被迫中断。

解放军西北军区命令步兵第8师3个团,骑兵第6师2个团及平凉、庆阳军分区2个营出兵平叛,固原地区各公安局、县大队、武工队也参与平叛,后来宁夏(省)军区独立营和骑兵第四团加入。我军与叛军经过多次激战,叛乱得以平息。

叛乱队伍瓦解,全部溃散。杨枝云、马国瑗等匪首先后向人民政府投诚,杨年子被活捉,叛乱遂被平息。平叛中,共击毙叛乱分子151人、击伤23人、俘虏420人,共缴获各种枪支弹药.

叛匪修筑的工事

第四次,西北甘肃南部反革命第一次叛乱。1956年初,甘、青交界的反动分子组织武装开始叛乱。3月下旬,四川康定地区武装叛乱被平定,甘南地区的形势却日益严峻。

兰州军区命令步兵第11师33团两个营、一个山炮连会同师侦察连6月11日从临夏进入甘南,与骑兵第一团,73团一同平叛。33团在战斗中,击毙暴徒298人,缴获枪支71支。

这四次叛乱,可以说皆是马家军残匪及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不愿意失去曾经的“特权”而“孤注一掷”地垂死挣扎。核心领导力量就是民国时期的“权贵阶层分子”,主要参与者是这些“权贵阶层分子”的旧部,他们裹挟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起参与叛乱。我军平息叛乱后,只对首恶分子及顽固不化者进行严惩,对罪责较轻者基本都是宽大处理和优待。

这样做有利于缓解敌我矛盾,争取一部分敌人,但是也给大量的敌人造成侥幸心理。失败时,他们表示“悔过自新”,一旦时机成熟,这些人就又再度参与叛乱,并且手段一次比一次残忍。

参加平叛的我军骑兵和步兵

第五次,西北甘南发生更大规模叛乱。1958年初,甘肃南部藏(回)族为主的县发生了叛乱仅马家军残匪势力就有数万人参与。甘南地区是多民族混居地区,情况复杂,而且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潜藏的马家军残匪与美蒋特务勾结,利用光盖山的复杂地形,切断了叛乱县县政府所在地电尕镇与外界的联系,并且对县政府以及下属各乡镇政府展开了围攻,我公安部队已经坚守三天三夜,形势极其危急。

一场殊死较量即将展开……

敌人穷凶极恶,我军铁腕平叛

1958年发生在甘南的叛乱情况极其复杂,几股反动势力(编者注:美蒋特务、马家军残匪、西藏及西北当地反动势力)联合在一起,波及青海也发生叛乱,来势汹汹!

叛乱首先发生于甘肃南部的临潭县。1958年3月18日,一小撮反动分子在车巴沟、扎尕那纠集在一起,组成反动武装,以反动分子为骨干,很快裹挟不少群众参加,发展到29000余人,枪17000余枝。

兰州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先后出动了28个步兵团和骑兵团,29个民兵连,2个工兵团,3个汽车团及其他特种兵和保障分队,在空军配合下,投入平叛作战。步兵第11师除炮兵305团外,全部进入甘南平叛。

步兵第11师还指挥内卫第二团,成都军区145团,组成了第一指挥部,于1958年3月18日进入甘南,与第二指挥部的独立骑兵第一团和第三团一同平叛。

参加叛乱的人员向我军缴械投降

33团前往增援迭部县的途中遇到叛军的顽强阻击,叛匪在精通战术的马家军残匪指导下,布置严密的火力网,给我军造成不小的伤亡。最后,我军使用重武器(编者注:无坐力炮的直射和迫击炮的曲射结合)炮击叛军才打开增援之路。

1958年3月29日,33团抵达扎尕那增援乡政府,此时乡政府被叛军围困多日,乡政府干部、群众、地方民兵和公安部队共有约100人牺牲。叛匪最后纵火焚烧乡政府,叛军为了泄愤,连我军烈士遗体也不放过,剥掉人皮钉在墙上,企图恐吓我军和群众。

33团全力聚歼叛军,刚解扎尕那乡政府之围,又分兵1营马不停蹄赶往旺藏乡政府增援。增援途中,33团1营呼叫空军对占据有利地形的叛军进行打击,山头的叛匪顿时发出一阵阵惊恐地喊叫,四散奔逃。

对甘南地区的叛匪的作战,以甘肃省军区、甘南军分区为主,先后调集骑1师,步兵第11师、62师,独立步兵1团、2团,骑兵1、3团,甘南、临夏、岷县民兵,及32个地方武装民兵连参战。在青海地区,以青海省军区、55师为主,组成青南前线指挥 部、果洛指挥部、玉树指挥部等。以163师3个团,134师401、402团,果西骑兵1、2、3团,果洛指挥所步骑大队,骑1师3团,黄南支队及地方武装、民兵、民警等参加作战。

我军对甘南地区的平叛,先后经历了札尕那、那木去乎、买务、卡赛沟、结买龙卡、南木他、可生托落滩等战斗,至同年11月,基本上歼灭了甘南地区的大股叛乱武装,毙伤俘回族匪徒万余人。青海地区的平叛,至7月31日,歼灭了兴海东南部的集股叛乱武装7000余人,叛军主力基本被肃清。

1958年8月,临夏地区的反革命分子趁11师在甘南平叛时时发动叛乱,临夏、永靖、和政等96个乡叛乱,仅东乡汪家集就有6129人参加叛乱。留守临夏的11师炮兵第305团,与师直属队和各团留守部队参与平叛,25日,步兵第134师奉命增援11师。我军平叛部队经过2个半月的激战,平息叛乱。

歼灭叛军10034人,其中击毙马家军残匪势力暴徒3268人,击伤2302人,俘虏1618人,捕获2846人。

叛乱分子利用一切可以欺骗群众的口号进行欺骗宣传,达到反革命叛乱的目的,导致了平叛既要坚持军事打击,又要做好争取群众的工作。我军在实行军事镇压的同时,大力宣传"四不"(不杀、不关、不判、不斗)政策,执行"四不"政策,对叛匪造成"战必死,降有生"的局面。

叛乱平息后,对参与叛乱的马家军残匪俘虏大部分被立即绑起来处决,前前后后有数万人被枪决,这也是他们“反复无常”行为应得的下场。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甘肃河西张掖地委和各县县委,依据中央指示对马家军参与势力开展了反革命运动,以求“除恶务尽”。

在工作过程中,各地对清查地方反动势力残害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案件尤为重视,设立“红军西路军人员被害案”专案办公室(简称“红案”办公室),对地方反动势力残害西路军的罪行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算。

这次运动,主要针对马家军三类人员:一是反动民团。二是警察和区长、保长、甲长。三是恶霸地主和地痞流氓。

这三股恶势力依附于马家军,旧社会时作威作福,当地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如张掖民团第三团副团长张成仁、第六团团长王九渊家里本身都是大地主,当地流传的民谣称:

“要叫甘州人心平,先杀曹明张成仁;要让甘州人心安,再杀恶人王九渊。”

这些人当年对参与西征的西路军红军将士残害程度超越了人性底线,砍杀、活埋、枪决等残酷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临泽民团团副李成基甚至连红军留下的一名2个月的婴儿也不放过,将其撕杀,兽行与日军无异。

当年,红军西路军失败后,为了避免西路军全军覆没,我党多位领导人为解救西路军危局,多方斡旋,希望马步芳等马家军能够“网开一面”:停止对西路军的进攻。

马家军却“一意孤行”,对西路军将士赶尽杀绝,导致西路军最后被营救返回延安者只有约4700人。解放初期,我军除了对罪大恶极者严惩以外,给予其他马家军残匪及依附者“改过自新”,从轻发落。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影视剧剧照:马家军将士

1958年的这次肃反更加深入,充分发动群众对之前的漏网之鱼进行深挖。449名负有血债的马家军残匪被逮捕,对这些罪大恶极之人,据史料记载:

判处死刑83名、死缓5名、无期徒刑34名、有期徒刑214名、管制58名、戴上帽子监督改造8名,不给刑事处分47名。

1958年10月1日,张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在马家军曾经活埋大批红军将士的东校场公审被判处极刑的韩绍华等39名罪犯,之后押赴倪家营子和高台等昔日西路军血战战场执行枪决。

结语

1959年开春后,我军对重新集股和漏网之敌进行打击,一直持续到1961年底结束,至1961年底统计,在青海和甘南地区平叛作战中:

共歼灭叛匪160189名,毙、俘美蒋空投特务18名。缴获各种枪81345枝(挺),炮4门,电台8部,彻底平息了甘南、临夏、黄南、海南、果洛、玉树等32个县的叛乱,并达到了净化要求(无10人以上的股匪)。——参见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国防历史》(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美国大法官休尼特有句名言:“正义只会迟到,从不会缺席。”但迟到的正义绝非真正的正义。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我军镇压反叛正是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才告慰了牺牲红军将士的英灵和被压迫的劳苦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