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为什么是印度的心病?印度真的拿不下吗?

2023-12-06 08:01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克什米尔为什么是印度的心病?印度真的拿不下吗?

半个世纪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一直在十分恶劣与恶劣之间左右横跳,仅在上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爆发了三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之后,虽然双方很少再进行大规模战争,但是小规模军事冲突却从未停止。

那么印巴冲突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呢?没错,就是领土争端。归根结底,两国交恶的根本原因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印度的心病源于喜欢充当“搅屎棍”的宗主国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面积17.3万平方公里,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与南亚北部的交界地带,大部分地区都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没错,就是是这样一个“不毛之地,成为了印度自建国以来的一块心病。

在古代,基于几百年一次的“磕头史”,印度一直只能作为地理概念出现在世界历史上。时间来到近代,还是英国的殖民统治,第一次让印度这个地理概念,具现为真正的国家。

英国女王的皇冠上,镶嵌着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钻石“光明之山”,而这个钻石正是出自印度的戈尔康达,所以在殖民时代,有人称印度是英国皇冠上的“宝石”。不过怎么称呼印度,和怎么治理印度是两码事,最起码,英国在印度的掠夺与统治,全然看不出英国人对这颗“宝石”的爱护。在印度,英国人确立集权统治、镇压民族运动、实行宪政改革、拒绝成立民族政府、挑动宗教矛盾....这一切都是为了巩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印度被英国殖民时期

只是“日不落帝国”所做的这一切,在二战后涌起的民族独立的历史大潮中,很快崩溃。1947年,伴随着印度民族独立情绪的愈发高涨,英国首相不得不宣布,自己将于1948年6月前,将政权交到印度人自己手中。

但是接下来,一方面由于宗教矛盾越发尖锐,一方面为了摄取最大化的利益,英国充分发挥了自己“搬弄是非”的优良传统,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将英属印度,分为由穆斯林为主导的巴基斯坦和由印度教徒为主导的印度,同时让其他土邦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

而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些土邦之上。当时克什米尔有70%以上的人口是穆斯林,而土邦的土王却是印度教徒,在这种矛盾下,穆斯林们希望加入巴基斯坦,但土王最初倾向于独立,后来才倾向于加入印度。在这种背景下,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印巴争端因此埋下祸根。

克什米尔成为印巴争端的焦点

克什米尔为什么是印度的心病

在英国撤出英属印度,印巴实现分治之后,双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端爆发出来。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宣布自己拥有克什米尔的主权,既然仅通过嘴巴无法达成协议,那么只好互相挥动拳头了饱以老拳了。

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印巴之间的三场大规模战争在克什米尔爆发,之后,尽管双方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下,保持了某种程度上的克制,但是时至今日,双方在实控线附近的小规模冲突并未停止,派遣飞机入侵彼此空域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

那么为什么印度会把克什米尔看得如此重要,甚至一度引为心病呢?这个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印度的国民自建国起,就拥有了与他们国家实力毫不相符的严重的民族自尊心,因此他们对于自己国家的自信,一度膨胀到了到了自负的程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每届政府上台之后,在对领土争端上都必须表现出足够的强硬,从近段时间的中印拉达克对峙事件就可以看出这点。更何况,作为南亚响当当的头号大佬,要是连一个克什米尔都拿不到手,多掉面子啊。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

其次,从地缘上看,印度的国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南部高原与北方平原。其中,北部的平原十分广阔,不客气的说,除了水网密集之外,这里完全就是机械化部队推进的绝佳场所。1962年,我国在对印自卫反击中展现出的恐怖战斗力,虽然没有打醒印度民众,但却打醒了印度政客,他们开始恐惧于身旁这个庞然大物。

由于我军出兵印度只能通过喜马拉雅山脉的东西两侧,而东侧山麓以南基本处于印度的控制之下,西侧由我方控制的阿克赛钦则与克什米尔接壤。因此,作为锁住我方西侧进军路径的最后山区,克什米尔对印度的重要性,恐怕不亚于燕云十六州之于北宋。

在这种情况下,克什米尔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所以不管印度国内闹成什么样子,不管持续的对抗让印度如何不堪重负,也不管克什米尔大军云集之下的花销,对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克什米尔地区的对峙也必须继续进行。就这样,印度在克什米尔被钝刀子割肉不断出血,渐渐就成了印度发展的一块心病。

对印自卫反击战

克什米尔印度真的拿不下吗?

既然克什米尔已经成为印度的一块心病,那么印度为什么不索性将其拿下呢?或者说,印度究竟有没有能力从巴基斯坦手中,完全夺走克什米尔?

作为世界区域性大国,印度的体量远超巴基斯坦的体量数倍不止。加之1971年,由于巴基斯坦军方对东巴基斯坦动荡局势的不当处理,导致东巴基斯坦联合印度一起对抗西巴基斯坦,进而导致东巴基斯坦在1971年12月16日脱离巴基斯坦独立,成立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的势力因此越发衰弱。

此外,除了肢解巴基斯坦之外,印度对其国内的军事建设也在持续不断地投入,时至今日,仅从军事角度进行评价的话,印度的军事实力绝对足以进入前十,甚至有能力争一争前五。而巴基斯坦虽然不算弱国,但是比起印度,仍然还是逊色不少。

所以,双方若是抛开外部环境,仅在两个国家之间比较的话,印度就算举半国之力,都能十分轻松地拿下克什米尔。

印巴战争问题

其实拿不下

接下来,让我们拿着这个结论将视角抬升放大,来到全球视角仔细端详。结果我们发现,在全球视角下,之前的结论变得并不成立。

在全球化视角与当今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印度基本是拿不下克什米尔的!说得直接点儿就是,国际社会需要巴基斯坦钳制印度这个潜在的未来大国,尽量延缓印度的发展,而克什米尔就是这个钳制的具体途径。

正因如此,每当巴基斯坦在与印度的对峙中,陷入一定程度上的劣势之时,总是会有人明里暗里在天平的巴基斯坦一侧,添加砝码。

譬如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核竞争。1974年5月,印度在其西部沙漠地区,进行了一次量在1-1.5万吨TNT之间的地下核试验,此事一出,全球瞩目。尽管印度一再强调无意研究核武器,但是巴基斯坦作为印度的陆上邻国与老对手,仍然从这件事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威胁意味。于是,巴基斯坦开始在核武器研究计划上投入大量资金。

核武器

大家要知道,核武器研究的最大拦路虎,并不是核武器研究的本身,而是联合国。但是由于当时国际社会面临的苏联南下中亚,以及南亚印度突起的复杂国际环境,联合国里坐着的几位大佬一番权衡过后,都选择对巴基斯坦的核武器研究睁一眼闭一只眼。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巴基斯坦的核武器研究,堪称毫无阻碍地大步前行。

嗯......伊朗、朝鲜等国实名表示羡慕。

除此之外,由于中巴经济走廊穿过了巴控克什米尔的北部地区,这无疑会让印度在进军时瞻前顾后,毕竟1962年那场让德里变成新德里的反击战,有些人至今仍有惧色。倘若招惹了某国被人家再来一次的话,新德里变成新新德里怎么办。

印度总理莫迪

守不住

举例子说了为什么印度拿不下克什米尔,再来说说为什么“守不住”。

前面说过了,克什米尔的主权争端,就在于占大多数的穆斯林希望归入巴基斯坦,但土王希望并入印度。时间到了今天,克什米尔地区仍然是穆斯林占据大多数,要知道,伊斯兰教是现代社会中最排外的宗教之一,就算印度真的占据了克什米尔地区,又该怎么治理呢?

温和一点儿地给予克什米尔高度自治?那恐怕到时候伊斯兰堡的领导人振臂一呼,巴基斯坦穆斯林云集响应,克什米尔遍地“水泊梁山”,这不跟没占一样嘛......

强硬一点儿驱逐穆斯林?那完了,阿拉伯世界的谴责,国际社会的制裁定然接踵而至,印度的发展速度也定会因此而大打折扣。而且说句不客气的话,某教最不缺的就是极端组织......我就问你印度怕不怕。

更何况,我国西部军区两个集团军,作为直面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力量,两个中的一个随随便便往阿克赛钦、喀喇昆仑走廊一摆,印度在克什米尔的局面就变成了三面受敌。按照印度的后勤力量,再加上克什米尔都是山地高原,时候长了印度士兵自己就受不了了......

所以,心病啊心病——既然打又不好打,守又不好守,双方也都不肯放弃,那么克什米尔这块地方,也就只能以这种形式继续存在于世界上。

—— ——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