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焦书记”焦跃进的人生路

2023-11-26 16:52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小焦书记”焦跃进的人生路

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他的事迹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功绩无法忽视,他是焦裕禄。我们熟知他的故事,他的话语,他的志愿,但我们对他的了解还是太少太少。焦裕禄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二儿子焦跃进,有着父亲的遗风,为人民默默奉献。

没有父亲陪伴的成长

当父亲去世的时候,焦跃进还是一个6岁的小孩。6岁是一个有些不太懂事的年纪,长大后也不太记得父亲的模样,只知道母亲一个人拉扯六个兄弟姐妹长大的辛苦模样。虽然父亲缺席自己的成长,但是焦跃进却一直都记着父亲的付出和遗愿,发誓长大后也想成为父亲这样为人民做贡献的人。

像大多数普通孩子一样,焦跃进慢慢长大、上学、毕业。但不同的是,在他高中毕业后,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插队到下面。其实他有想要向母亲提出申请,不去上山下乡、去干重活累活。

但是母亲严厉地拒绝了他的想法,严肃地说:“别人都能下基层,为什么你不能去?”并且表示,不管焦跃进干的是好还是坏,他都是焦裕禄的儿子,他的行为举止都会被别人看在眼里。

在兰考县插队的时候他当过老师,当过生产队长,干自己最不想做的脏苦累活。也是在这个父亲曾经待过的地方,他聆听有关父亲的种种事迹,这些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要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

等到知青返城时,焦跃进并没有像大多数知青一样迫不及待地返城,而是留在兰考,留在这里寻找更多有关父亲曾经的踪迹。一番踏实勤奋,焦跃进在父亲曾经最关心的兰考县东坝头乡任党委书记。他一上任就沿袭了父亲曾经的做法,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关心贫困户和孤寡老人,替他们解决实际难题。乡亲们对焦跃进心存感激,亲切地称他为“小焦书记”。

进京替乡亲们推销蒜

不少乡亲对焦跃进的第一印象就是:身材魁梧,和蔼可亲,双眼炯炯有神。他确实热心肠,大大小小的难题他能帮忙的都帮了,不用帮忙的也帮了。

他一直都坚信一句话“别人能干,为什么我不能干”,因此不管是在当知青时,还是在后来任职的的时候,他都坚持所有的事尽力亲为。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儿子,所以他严于律己,也正是县委书记的儿子,他更要求自己不搞特殊。

千禧年时,焦跃进在杞县任县委副书记、县长。那时杞县出了一批大蒜,但是县民们找不到销售的渠道,这批蒜急需解决,再拖早晚都会变坏没法卖出去。当时负责杞县的焦跃进一听,二话不说立马用县长的身份进京,去给杞县的乡亲们帮忙卖蒜,解决燃眉之急。

他头回当推销员,替乡亲们推销辛苦栽培出来的大蒜。最初,并没有很多人来买大蒜,但当有人识破他是焦裕禄儿子的身份时,带过去的那批蒜被闻名而来的人们一抢而空。

一百多家媒体相继报道“焦裕禄儿子在北京卖蒜”的新闻,他不恼,觉得这恰好推动了杞县的农副产品。也正是因为这些新闻帮助了乡亲们,让乡亲们不用再为农产品推销而发愁。

后来在一场主持里,主持人问焦书记,如果有人带着杞县的乡亲们种大蒜,会不会因为没有“焦裕禄儿子”的这个名号而卖不出去?焦跃进回答道:“那就让他们拉到我们杞县来!”现场立刻响起掌声,为“小焦书记”的机智风趣鼓掌。

“小焦书记”脚步不会停

因为父亲曾经说过“不能搞特殊”这句话,人称“小焦书记”的焦跃进一直挂在嘴边,反复思考含义。如今他已经身体力行地在践行这句话,深入基层,与群众亲如家人,刚正廉洁,不用职位谋特权。尽管他有审批钱财的权利,但他大多数都花在了人民身上,对自己则是能省就省,绝不多花一分钱。

有一次,他和一个农业局局长一起去上海出差,和外商谈生意。订房间时,焦跃进本想要在商谈期间一直定三人间。但是局长向他提意见,等会儿要跟外商谈生意,三人间这不是有损县里的形象吗?没办法,焦跃进只好在谈生意期间订了个套房,谈完生意就立马退掉,继续住三人间。

为了谈生意,他们一直没吃好饭,商谈结束时,局长本来想吃顿好的犒劳一下焦跃进,但谁知焦跃进带着他随便进了一家小馆子,每人一碗米一盘菜,简简单单地吃了一顿。

焦跃进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尊父亲的铜像,每当他遇上困难或是心事郁结,他总是在铜像面前深思。在为数不多有关父亲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严厉高大的,哪怕是父亲去世后,也叮嘱母亲不要向组织伸手要救济,也不要接受他们的接济。因此,一家老小从小就学会勤俭节约,一件衣服穿到不能再穿,一张稿纸擦了再用。

“不能搞特殊”是焦家家风,而母亲则是家风传承的关键点,她常常教诲自己的孩子,不要忘了你们是焦裕禄的孩子,虽然少言寡语,但言传身教一样没少。严厉的管教使孩子们不敢忘本,时刻坚守自己。如今焦家家风已然成为了宽阔的精神河流,影响着每一代焦家孩子。

尽管焦跃进曾经借焦裕禄儿子的名义替乡亲们卖蒜,但焦家人从不借焦裕禄的名义发大财、走关系。曾经有几个小孩子借父亲的名义在剧院看票不给钱,被焦裕禄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给人家补上里票钱。

在父亲精神的影响下,焦跃进在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他为老百姓做事,也牵挂他们,时不时探望孤寡老人,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如今“小焦书记”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还是忘不掉父母的教诲,做人做事严于律己,这样的“官二代”着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