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简介(建文是朱允炆的年号吗)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简介(建文是朱允炆的年号吗)
明惠宗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之侄,大明的第二位君王,在位4年,年号建文。朱允炆,也许是大明16位帝王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了。
朱棣的一场“奉天靖难”,消散的不仅仅是朱允炆的至尊皇权,还有朱允炆自身的踪迹与这位年轻帝王相关的大量史料。
这是一位刻意被朱棣及其后人雪藏的帝王,用来遮掩的是那一条条血淋淋的人命和各种虚无缥缈的野史传说。
年轻稚嫩的帝王
正史里对朱允炆的描述实在乏善可陈,翻开《明史·本纪第四》,全篇关于朱允炆自身的内容大概只占到了四分之一,剩下的几乎都是对于“靖难”的描写。那我们试着从不多的史料里挖出点有用的信息。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次子,也就是朱元璋的次孙。长孙早夭后,朱允炆的生母吕氏被扶正,故而朱允炆也就成为了嫡孙。
朱标生病的时候,朱允炆是十四岁。朱允炆就在父亲病榻旁寸步不离地照顾了两年时间。
十六岁那年,朱标病逝,这一年是洪武二十五年,同年朱允炆被爷爷立为皇太孙。而朱元璋驾崩是在洪武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说朱允炆从被立为皇太孙到登基为帝,中间仅仅是6年的时间。
6年的时间,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是不是能够被培养成一位成熟的君王?答案是没有。因为朱允炆实在太缺少政务的历练了。这与朱元璋是否放权无关,而是与当时的时势有关。
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朱元璋几乎已经完成了对大明高层建筑的改造。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前后牵涉官员数万人,3万余人被诛杀,大批开国功勋被下马,朱元璋顺势裁撤了相位,改组了六部。
而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的一年后,大明又爆发了“蓝玉案”,又是1.5万余人被诛杀,大明武将功勋阶层几乎被连根拔掉。
而这一年,朱允炆还在为朱标的病逝神伤不已,悲痛欲绝,乃至身形消瘦,要朱元璋搬出爷爷的身份来劝导才肯勉强收拾心神。
“胡惟庸案”朱允炆是年纪小也没身份,没赶上;而“蓝玉案”朱允炆因为心思不在学习治国上,也没跟着爷爷学到什么。
但恰恰是这两件洪武年间的大案,体现了出了朱元璋超凡的治国手腕,狠辣的铁血手段,还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之后呢?没以后了,你就看朱元璋后来连锦衣卫的“诏狱”都裁撤了,就说明在朱元璋眼里,大明已经进入了正轨,不需要再多操心了。
所以虽然说朱允炆跟在朱元璋身边学习了6年如何治国,但朱允炆真正学到的东西应该非常有限。
一方面是没有那么多机会看到爷爷处理极端事件的手段,另一方面有些东西也不是光靠看就能学会的,朱元璋和后来的朱棣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朱允炆就不曾经历。
还有朱允炆从小的学习经历。其父朱标,已经是朱元璋找了一大批名儒大家慢慢调教出来的了,朱标身上有很重的文人的气息,行事颇为儒化。
到了朱允炆这,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朱允炆是满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出口必谈古,必言孔孟之道,儒家仁义。
朱元璋对于自己儿子朱标,还舍得调教,感觉儿子走偏了,还能骂几句甚至打几下拉回来。
但对于孙子,隔代亲啊,真的是一点办法没,再加上这孙子死了爹,更是疼爱有加。所以我们偶尔还能听到朱元璋如何训斥朱标,却从没听说他对自己孙子红过脸。
于是,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后,一位相信儒家信仰的年轻帝王出现在世人面前。那双闪灵动又儒雅的双眼扫视着跪在大殿下的群臣时,很多跟着朱元璋多年的旧臣不禁心里暗自感叹,大明的铁血征伐之气真的要消散了。
过于理想化的执政团队
我们一提建文旧臣,瞬间就能想出三个人的名字: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三个人,也代表了朱允炆的执政风格。
作为大明第一位守成之君,朱允炆把自己的年号定为“建文”,意为“建立文治”,与朱元璋的“洪武”截然相反。
所以朱允炆一上台后,大批的文官开始得到重用,文官的政治地位被刻意拔高,起码做到了与武将对等的位置。
我们看看这三个人的履历吧。
黄子澄,江西人,洪武十八年科举探花,做过翰林院编修,之后成为了东宫伴读,算是最早一批的太子党,朱允炆的自己人。
后来做到了太常寺卿,就是管理皇家祭祀典仪的。朱允炆登基后,黄子澄水涨船高,马上就进入了大明核心的决策圈。
齐泰,南京人,也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在兵部和礼部做过主事,朱元璋驾崩前做到了兵部左侍郎。朱允炆登基后,齐泰马上升为了兵部尚书,与黄子澄一起成为了其左膀右臂。
方孝孺 像
还有方孝孺,宁波人,以才学闻名于世,在洪武年间几次面见朱元璋,都没有被朱元璋启用,美其名曰“储备干部”。
朱允炆登基后,方孝孺做了翰林侍讲,这也是他第一次吃官家饭,而方孝孺很快就成为了朱允炆的机要秘书兼各种临时顾问。
三个人的特征很明显了:
1.三人都是饱学之士,黄子澄,齐泰都是走科举路线的,方孝孺更是因为才名而被启用;
2.三人都没有丰富的执政经验,除了齐泰做过短暂的兵部二把手之外,三人都没有在重要岗位长期任职过,却在朱允炆一上台后便参与到了核心国策的制定。
故宫一景
3.三人都是南方人,饱受儒家经典的熏陶,甚至他们算是朱元璋时代那批刀口舔血拼杀出来老臣们的对立面。
为什么会这样?
很简单,他们和皇帝都是一类人,他们因为各种机缘而相识,因为拥有共同的文化特性而相吸,甚至因为相同的儒家“大同世界“理想而相知,而这样类似的官员,在朱允炆登基后提拔了一大批。
他们在政治资历上年轻,底子干净,更重要的是有冲劲,而这股冲劲又迎合了朱允炆想要进行政治变革的需求。这群人是可敬的,也是可爱的,却同样是幼稚与异想天开的。
朱允炆要削藩的时候,问黄子澄如果藩王造反应该怎么办,黄子澄答曰: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
黄子澄的意思是,皇上你别怕,这些藩王能力兵力都不足以造反,他们要是敢动,分分钟灭了他们。而且道理都在我们这里,正所谓得道者必胜!
你就听听黄子澄这番话吧,得有多幼稚,国家大事,黄子澄用这种想当然的念头来说服皇帝,而朱允炆居然全盘接收听进去了。而类似的大话,齐泰也说过。
所以后来朱允炆在处理削藩这件事情上的各种疏漏与不周密,完全与他身边的这个执政团队有关。
视如儿戏的削藩
明代两次大的削藩,就发生在朱允炆与朱棣身上。我们经常说朱允炆是因为削藩而丢了皇位的,却很少有人知道朱允炆是怎么削藩的。再者,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朱棣最后成功了,而朱允炆却身败名裂?
我们来看看朱允炆的削藩举动。
朱允炆的政策是,先拿小的,再动大的,也就是把朱棣放在最后,兵寡势弱的先拿捏。
第一个是周王。先是有人报告在开封的周王要谋反,接着李景隆就带着一支军队从北京出发了,宣称去边境。路过开封的时候,突袭周王王府,逮捕周王。之后把周王流放,还不放心,押回京城软禁。
第二个是荆州的湘王,还是有人告发他要谋反。于是在某一天,一伙精干强壮的行脚商人推着几车柴火进入了荆州城,在湘王府附近,这群人从大车里拿出了藏匿的兵器,围困了王府。湘王惊惧之下,自焚而死。
第三个是青州的齐王,还是谋反这点事情,齐王直接被朱允炆命令入京解释,之后就再也没回去;还有代王,岷王,先软禁,然后找借口废为庶人,不是发配就是坐牢。
以上诸王所谓被告发的谋逆之事,朱允炆都没有派人去调查核实,我就直说了吧,我严重怀疑这些藩王要造反的消息就是朱允炆的人放出来的。
唉,历史上多少帝王,因为削藩事宜,最后闹得内部分裂,兵烽四起,而朱允炆居然连一点点的策略都不讲,在没有绝对实力碾压这些藩王的条件下,用了最直接粗暴也是最愚蠢的方法来削藩。
试问怎么服众?如何获得人心?削藩如此一件原本利国利民之事,最后却硬生生地被朱允炆做成了“暴政”,仅仅是因为朱允炆心中儒家式的勇敢和自信。
反观朱棣,在登基后,一方面用各种宣传安定藩王人心,恢复诸多被朱允炆废掉的藩王爵位,且通过调动藩王的封地来削弱他们的势力。
即使有人告密藩王作乱,朱棣也是做足面子,一次,两次,三次地让太监带着斥责诏书去“教育”,一直到舆论造得差不多了,才突然发力,把人拿下。这才叫成熟!
结言
开篇之时,口口声声说要奉上对朱允炆的敬意,全篇却似乎都在讲他的幼稚与不成熟。其实并不是自相矛盾。
朱允炆的幼稚,是因为他作为一代君王,却过于沉迷儒家经义,并不具备一位帝王在治国时候需要的果敢与灵活,过于理想化;而恰恰是他的这个儒家标签,又让我不禁生出了种种敬意。
鲜为人知的“建文新政”,是朱允炆上台后的一次政治革新。他提升文人的政治地位,宽刑省狱,力图改变洪武时期严酷萧杀的政治氛围;
他轻减地方赋税,恢复江南经济,使得他在上台后短短一年时间里就颇得民心;他改革官制,合并州县,各种复古效往,为大明的政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
- 连续开创四个朝代的关陇集团有多厉害?
-
2024-04-12 01:37:59
-
- 齐桓公作为春秋第一位霸主,却没能有个好结局
-
2024-04-12 01:35:51
-
- 汉朝时期为何会有官奴婢的存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2024-04-12 01:33:44
-
- 李渊为什么和突厥人签协议?这一行为十分高瞻远瞩
-
2024-04-12 01:31:37
-
- 古代真的有江湖吗 江湖又是什么样的
-
2024-04-12 01:29:30
-
- 北魏雄踞北方一百余年,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
2024-04-11 19:12:27
-
- 田氏代齐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四个过程?
-
2024-04-11 19:10:21
-
-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长什么样图)
-
2024-04-11 19:08:15
-
- 南亚有哪几个国家组成(南亚国家分别叫什么名字)
-
2024-04-11 19:06:09
-
- 刘裕是如何建立南朝宋的?他如果多活几年也许能实现统一
-
2024-04-11 19:04:03
-
- 历史上真实的南宋灭国之战是什么样的?
-
2024-04-11 19:01:57
-
- 李渊为什么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李世民为夺得皇位做了多少准备?
-
2024-04-11 18:59:51
-
- 南明政权仅存在十几年,为何出了四位皇帝?
-
2024-04-11 18:57:45
-
- 日本历任首相都是谁(日本为什么总是频繁更换首相)
-
2024-04-11 18:55:39
-
- 明朝时期妇女的贞洁有多重要?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
2024-04-11 18:53:34
-
-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为何能当上皇后?
-
2024-04-10 18:07:59
-
- 赵破匈奴之战中,李牧为何能全歼匈奴十万多精锐?
-
2024-04-10 18:05:54
-
- 杨振宁与妻子翁帆结婚时间(杨振宁与翁帆感情故事)
-
2024-04-10 18:03:48
-
-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排名(中国最厉害的皇帝是谁)
-
2024-04-10 18:01:42
-
- 宋襄公打不过楚国,真的是因为仁慈吗?
-
2024-04-10 17: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