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2G型江卫级护卫舰武器参数系数介绍

2023-12-03 04:22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053H2G型江卫级护卫舰武器参数系数介绍

053H2G型(北约代号"江卫I"级)护卫舰为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研制一型2000吨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护卫舰。该舰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研制实践,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舰艇科研成果,研制的第二代全封闭导弹护卫舰,总体性能优良。在2000吨级的护卫舰上,首次同时装备了对空、对海导弹、舰载直升机系统、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该舰采用现代新型护卫舰的船体型线,长艏楼、圆弧形上层建筑、内倾侧壁的新颖外型,总体布局合理,造型新颖美观。该舰的航海性能、隐蔽性、居住性等方面较现役护卫舰有较大提高,全舰作战系统装备先进,具有较强的防空、对海、反潜和电子战的综合作战能力。该舰的动力装置、武器系统及作战情报指挥系统等全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设备,充分利用了我国已有的舰船科研成果,反映了我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护卫舰研制水平。该型舰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护卫舰研制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基本数据

舰体有较宽的水线面,宽方艉,舰艏折角,水线以上舰体外飘,低长宽比(8.2),舷边圆弧过渡;长艏楼,全封闭中央桥楼,钢质舰体,铝合金圆弧形上层建筑,其侧壁内倾。主桅杆为塔式桅和桁格桅混合结构。

主尺度:长112米,型宽12.4米,吃水3.5米;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2160吨,满载排水量2250吨

动力:CODAD动力系统,2台18E390VA型或4台12PA6-280BTC型中速柴油机, 2套柴油发电机组,电站功率,双桨双舵;

最大航速:27.2节;

巡航航速:16节;

续航力:4000海里/18节;

自持力:20昼夜;

抗风力:12级;

舰员170人(其中军官30人);

武器系统

1.1座79A型100mm双联自动舰炮

2.4座76A/88型37mm双联自动舰炮

3.1座HQ—61B型近程低空舰对空导弹6联发射器

4.2座YJ—8(C—801)型舰对舰导弹三联发射器

5.2座3200型火箭式深弹6管发射器(备弹36枚)

6.1架直—9C型舰载多用途直升机(每架可挂2枚C—701K型电视制导近程空对舰导弹或2枚鱼—7K型324mm轻型反潜鱼雷,全舰可带24枚C—701K型导弹或鱼—7K型鱼雷),单机机库,单起降平台,鱼叉式起降装置。


其它系统

水幕系统

气幕降噪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

自动消磁系统

自动报警消防灭火系统

三防报警消洗系统

三向综合补给系统

二、053H2G型护卫舰简介

1994年5月12日至20日,北海舰队司令员王继英海军中将率“长兴岛”号(舷号J121)远洋救生船、“珠海”号(舷号166)导弹驱赶舰、“淮南”号(舷号540)导弹护卫舰组成的舰艇编队拜访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访官兵782人。

1995年8月9日至8月21日,南海舰队司令员王永国海军少将率由“珠海”号(舷号166)导弹驱逐舰、“淮南”号(舷号540)导弹护卫舰和“丰仓”号(舷号东运615)远洋综合补给船组成的舰艇编队访问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丹不碌港),加入为纪念独立50周年而举行的95印尼国际舰队校阅阅兵运动,出访官兵648人。

2012年在沪东造船厂进行了部分改装,但外部变化不大。

541 淮北号,053H2G(江卫I级)型护卫舰,沪东造船厂制造,1990年开工,1992年12月下水,1993年7月1日服役。于1994年4月8日正式命名授旗。

1995年8月27日至9月3日,东海舰队司令员杨玉书海军中将率“淮北”号(舷号541)导弹护卫舰访问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功50周年庆典活动,出访官兵187人。

2004年4月30日至5月5日,海军副司令员么兴远海军中将、海军副参谋长周伯荣海军少将和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张双虎海军少将率由“深圳”号(舷号167)、“哈尔滨”号(舷号112)导弹驱逐舰,“淮北”号(舷号541)、“铜陵”号(舷号542)、“襄樊”号(舷号567)、“怀化”号(舷号566)导弹护卫舰,“314”号、“324”号潜艇和两架直升机组成的舰艇编队,于练习途中经停香港,庆贺中国国民解放军海军成立55周年。

542 铜陵号,053H2G(江卫I级)型护卫舰,沪东造船厂制造,1991年开工,1993年12月下水,1994年7月1日服役。1994年11月10日,被命名为“铜陵舰”。

1997年2月27日至3月29日,东海舰队司令员杨玉书海军中将率由“青岛”号(舷号113)导弹驱逐舰和“铜陵”号(舷号542)导弹护卫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访问泰国(梭桃邑)、马来西亚(卢木)和菲律宾(马尼拉),出访官兵492人。

2004年4月30日至5月5日,海军副司令员么兴远海军中将、海军副参谋长周伯荣海军少将和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张双虎海军少将率由“深圳”号(舷号167)、“哈尔滨”号(舷号112)导弹驱逐舰,“淮北”号(舷号541)、“铜陵”号(舷号542)、“襄樊”号(舷号567)、“怀化”号(舷号566)导弹护卫舰,“314”号、“324”号潜艇和两架直升机组成的舰艇编队,于练习途中经停香港,庆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55周年。

三、名词解释

1、直-9C反潜直升机

直-9C反潜直升机的研制计划启动于1993年,是以直-9A为基础研制的反潜型号。1994年12月2日,为海军改装的直-9C舰载直升机首飞成功,12月24日在舰上顺利降落,1995年完成了全部试飞,但相关雷达、声呐系统的研制和测试工作一直到2002年才陆续完成,后来又经过近1年多的改进,直-9C于2004年最终设计定型,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

空 重:205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4400公斤

最大载重量:1900公斤

最大外挂重量:1600公斤

最大时速:305公里

巡航时速:250~260公里

实用升限:6000米

动 力:涡轴8E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543千瓦,应急功率560千瓦

武 器:2枚ET52(A.244S)型轻型反潜鱼雷

空 重:205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4400公斤

最大载重量:1900公斤

最大外挂重量:1600公斤

最大时速:305公里

巡航时速:250~260公里


实用升限:6000米

动 力:涡轴8E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543千瓦,应急功率560千瓦

武 器:2枚ET52(A.244S)型轻型反潜鱼雷


2、红旗-61B舰空导弹

红旗-61B(HQ- 61B)型舰空导弹(北约称CSA-N-2型),1965年9月开始设计,最初命名为红旗-41号,1966年1月改名为红旗-61号。由于海军急需防空导弹,1967年改为舰空导弹系统设计,海基型为红旗-61B。1975年“红旗”-61B开始上舰试验,1986年进行海上设计定型飞行试验,顺利定型。

“红旗”-61B导弹采用半主动寻的制导、固体火箭发动机、连续波雷达导引头、半主动引信和制导引信、小型化自动驾驶仪、液压操纵、燃气涡轮发电机、链式战斗部(重40公斤)、单脉冲跟踪与连续波制导雷达、稳定平台、回转式弹库、双联装随动发射架、导弹自动化检测等技术,重量尺寸接近西方早期的“海麻雀”舰空导弹。

弹 长:3.99米

直 径:0.286米

翼 展:1.166米,弹翼不可折叠

重 量:300公斤

战斗部重:40千克

最大速度:3马赫

有效射程:10公里(水平方向)

有效射高:50~8000米

制导方式:指令制导,半主动雷达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