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宾馆茅台是真是假(茅台京西宾馆酒)

2023-10-30 20:58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京西宾馆茅台是真是假(茅台京西宾馆酒)

京西宾馆茅台是真是假的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茅台酒是国家名酒,不是地方名酒,不能说是假酒。他还说,茅台酒的质量没有问题,只是有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打擦边球,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古今中外,不少人爱喝酒,还借着酒意大展志向。对喜欢喝酒的人来说,酒是排解忧愁的好东西,也有人喝酒,是为了快意恩仇,挥洒热血!

要问我党的将领里,谁最爱喝酒,谁最会喝酒,自然非这位将军莫属了。可以说,酒在他的生活里,是除了大米和盐巴外,最离不开的东西了。少了它,一顿饭好像就没了味道。

邓小平是知道这位老战友的,前去探望他,送什么礼物都不如送酒来得有诚意。

这位将军就是许世友。

1985年1月,正是辞旧迎新、冬去春来的时节。还在南巡的邓小平途经南京,想到许世友就在南京工作,点名要见许世友。他当即让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亲自告诉许世友:“我到南京后,要看望世友同志。”

韩书记放下电话后,想到小平同志的郑重嘱托,他一刻也不敢耽误,立马开车到中山陵8号去见许世友,把小平同志的原话转述给了他。

许世友听了后,既惊喜又意外,一如既往地豪爽:“小平同志要来南京看我,我要到南京去接他,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住客看过客’,哪有过客看住客的道理呢?”

韩书记之后又致电中央办公厅,把许世友的原话告诉了邓小平。小平同志知道后又立马传信:“请转告许世友同志,他年龄比我小,且身体没有我好,天气这么冷,不要到车站接,就到我在南京的住处多好啊!”

许世友听后,略想了想,确实不能再让小平同志舟车劳顿了,他这才告诉韩培信:“叫我在他住的地方等,也是个好办法,你可要随时告诉我到哪里去等呀!”

许世友回去后,一直心潮澎湃着。小平同志和他可是老战友了,两人一位在北京,一位在南京,相隔两地,许久未见了,此番重逢自然让他翘首以盼!

终于,2月1日上午10时左右,许世友还记得当时天气很好,风和日丽,让人的心情更加愉悦了!

突然,许世友秘书赵春奎的办公室传来了一阵电话铃声!

原来是韩培信书记的电话。他在电话中告知许司令,邓小平同志就快抵达了,入住中山陵5号3号楼。

赵秘书赶紧将消息告诉了许司令,许司令已经等待良久了。他高兴地说:“到底等来了,我早上就把胡子刮好了,咱们穿上军装就可以走!对了,你和《人民前线》报社的摄影记者许家声一起跟我去!”

为了不让小平同志久等,他一边说,一边戴上早就准备好的棕黄色全毛将军帽,还披上了棉军装的新罩衣,动作矫健地扣上风纪扣。从中山陵8号到小平同志的住处,距离不算远,但许世友走得可着急了。

他要赶在小平同志到达前,在此恭候他。于是,他到了5号楼,也没急着进去,直接笔挺地站在门口静候。要知道,那时严冬还没过去,外面北风吹得人皮肤都痛呢!许世友好似感觉不到一样。

小平同志的汽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他那侧的车门刚打开,脚还没落地呢,就听到许世友的朗朗笑声。颇有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意味!

小平同志抬头一看,就看到许世友快步奔自己而来,还高呼着:“欢迎!欢迎!”两人的双手时隔几年,又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两人见了面,畅谈了好一番,直到小平同志要请许世友吃饭才作罢。

其实,小平此番可是有备而来啊!许世友同志的生日他一直都记挂着。他告诉许世友:“今天,我为你祝八十大寿!我特意给你带了茅台酒,那可是八十年的陈酒佳酿啊!请服务员帮忙开瓶吧!”

许世友爱酒,尤爱茅台酒,而且还很会品酒,这些小平同志自然是知道的。喝酒算得上是许世友最大的爱好。有一次,别人问他:“你最多一次喝多少酒?”他直接指了指桌上的大茶杯,说可以喝那样的五六杯。一次,在长征路上,他还一次喝过一脸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喝其他酒,唯独青睐茅台。

还有一次,京西宾馆用来放酒的柜子锁了,手里有钥匙的人不在,柜子暂时打不开。工作人员只能往茅台酒的空瓶里倒上其他酒。结果许世友喝了一口,就揭穿道:“这是什么茅台?糊弄人!”

邓小平同志千里迢迢带了茅台酒到南京,这礼物对许世友来说可是诚意满满啊!

他十分高兴,在席间说:“太好了!我就喜欢茅台酒,酒当然是越陈越香啊!”

这次会面,对邓小平和许世友两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一顿饭结束,想到下次见面不知道在何时,许世友就向小平同志提议一番,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不如借着美好的天气,合影留念,毕竟下一次见面不知道是何时了。

邓小平自然欣然赞同。他笑着回道:“好嘛!咱们喝了茅台,脸都泛起了红润,可能都显得年轻了些,照出相来一定会好看,咱们并排照吧!”

这时,《人民前线》摄影记者许家声心知自己的用处来了。他很机灵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相机。邓小平和许世友两人站在明媚的阳光里,轻微的春风吹拂着,此番光景甚好!许家声赶紧按下快门,小平和世友相携站立的身影就定格在了这张6寸相片里。

这也是他们在南京拍下的最后一张合影。

拿到照片后,许世友又笑着说起,别看小平同志比他年长一些,穿上笔挺的中山装,看起来精神极了,充满年轻的神采。

小平同志在南京短暂停留,却和许世友相谈甚欢。时间虽短,情谊却深。他们没想到,这竟然是彼此的最后一次见面。

同年10月22日,就在两人会面的八个月后,许世友将军就生病住院了,在南京逝世。这个沉重的消息传到北京,邓小平同志听到后,心中无限悲痛。前几个月的会面仿佛是一场梦。

小平同志托中顾委副主任王震来到南京,代表他向许世友将军告别,慰问许世友的家人。

在王震出发前,邓小平还特意将人叫到跟前,仔细叮嘱道,许世友同志六十年的戎马生涯,面对过很多危险,立下了卓著的功勋,是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英雄人物。

王震将邓小平的话传达到南京。这是小平同志对许世友将军的极高赞誉,他们曾经一起并肩作战多年。可以说,邓小平见证了许世友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光辉岁月!

说到邓小平同志和许世友将军,这两位老战友的故事。故事的开头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早在1938年,两人的渊源就已经很深了。当时,许世友在129师第386旅任副旅长。在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和建设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在冀南的抗日事业上,他当居首功。

同年底,他率军进军冀南时,就是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指挥下。

许世友率军参与了1939年2月在邱县进行的香城固伏击战。那个时候,邱县还是在山东的政治辖区内,算是他进入山东的第一场战役,在这一点上可能鲜为人知。

大家所熟知的,许世友在山东的抗日事业是从1940年9月,许世友在清河独立团建立清河抗日根据地开始的。

其实,许世友进入山东抗战前,就在邓小平的指挥下作战。小平同志的作战手法对许世友有着一定的影响,许世友之后在战役指挥上能够独当一面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邓小平对他的提点。

386旅的旅长是陈赓。香城固一战,陈赓把战场指挥的重要职责交到了许世友肩上。之后,这场战役在许世友的指挥下,大获全胜,击毙了日军大队长以下200多人,缴获了4门火炮,百余支枪,击毁了敌军8辆汽车,给予了日军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一战,打出了许世友的威名和八路军的军威,这一战役也载入了史册,是平原地区反“扫荡”作战的光辉战例。随后,许世友进入华北党校学习,开始了一段短暂的学习时光。

之后,许世友就一直率军坚守在胶东地区,从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许世友带着部下,一步步强化了山东,尤其是胶东军区的战略地位。

解放战争时,毛泽东曾经这么说:“陈毅打孟良崮(),南边听粟裕的,北边听许世友的。”许世友的指挥能力和军队的战斗力,毛泽东一直都很信赖!

1949年,山东省内马上全线解放,但还剩下一个地方,它就是长山列岛,国民党的一些残余部队还躲避在那里负隅顽抗。

长山列岛,也就是长山岛,由32个岛屿构成,是个小岛群。它的地理位置很关键,处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还是黄海和渤海的交汇处,是出入渤海的唯一海上通道,国民党在这里修筑了密集的防御工事,企图以它们为依托,占据岛屿,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党决定发动长山岛战役,消灭余敌,彻底解放山东。这次战役对党来说,有一定的挑战,因为这是党第一次渡海作战。

但是,我党向来都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面对困难,不会退缩,只会迎难而上!

1947年,在许世友的带领下,山东军区领命参战。战前,许世友前往黄县城,组建了“长山岛战役前方指挥部”,许世友担任总指挥。

7月,前方指挥部召开了一次干部会议。大家对敌我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特别提到了长山岛的地形特点,发挥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了具体的作战部署。

许世友性子虽然粗犷,但在作战上,他从来都是胆大心细,绝对不会马虎!

我党之前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可供借鉴,但是打仗从来没有第二次机会,必须考虑到方方面 面,以做万全的准备,但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许世友心中很有顾虑。

他慎之又慎,为将士制定了一套作战方针:“隐蔽接敌,强攻登陆,逐岛攻击,稳步推进。”

海岛天气状况多变,这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因素。许世友意识到这一点,在战争的筹备阶段,他经常趁着难得的空闲时间,多半在午休和傍晚,亲自到渤海岸边,查看地形和海风。

他还去请教了常年生活在海边的百姓,他们对海边的气候条件最有发言权。许世友没带警卫,一个人到了当地渔民的家里,虚心向渔民请教潮汐和气象知识,甚至连船工掌舵、张帆、摇橹等技术他都仔仔细细问了个明白。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位新渔民呢!

掌握了实地状况,就要制定出合适的作战计划了。他和指战员一起在沙盘演练战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对敌人占领的岛屿上有多少礁石和港湾也能做到一清二楚。

海战当中,船只和船员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十分关键的部分。战前,他就让部下征集了各种类型的船只,以及2500名船工,军中还常备有当地的向导。可以说,许世友和他的部下考虑到了各个方面。

许世友决定在7月底率军渡海攻岛。

但是意外情况出现了。

就在攻岛的前两天,一场12级的大风吹来,把准备好的大部分船只都损坏了。面对意外情况,许世友还是坚持道,将士们迎难而上,坚持就是胜利,船坏了就继续修葺,这点困难不能轻易把战士们打倒!

将士齐心协力,还发动了民工的力量,开始紧锣密鼓地修补船只。终于,在全军将士5天5夜不眠不休的努力下,终于把船只修好了!这是多么顽强的毅力和精神啊!

战斗开始前,许世友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略,佯攻大、小黑山岛,实际上将主力派往了南长山岛,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敌人被打败,长岛解放了!

熟悉许世友同志的人都晓得,许世友将军是个急性子,为人直爽豪迈,最是不拘小节。

如果说邓小平是温和儒雅的文臣,那么许世友可能就是正直刚强的武将。两人一文一武,在性格上互补,又都是能够包容的性子,所以两人相处时很合得来。

建国后,邓小平和许世友两人同在北京工作,距离近了,接触也多了起来,两人的关系愈发亲近起来。

许世友快人快语,做事直接,有时会忽略他人的感受,无意间就会得罪别人,许世友就是这样的性子,了解他的人自然一笑而过,不知情的人也会有点意见。

邓小平和许世友共事许久,对他的性子最了解不过了。每次听到别人对许世友有些微词的时候,他都会帮许世友说话:“世友同志人肯定是好的,就是性子直了些。”

邓小平为许世友仗义执言,许世友自然是知道的,他心中很感激。

1973年9月,越南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海域,甚至企图把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进南越的版图。同年冬,南越军舰居然接连在我国西沙海域,没有缘由地用野蛮的武力,明目张胆撞毁中国渔船,将无辜的中国渔民抓捕扣押,对他们严刑逼供。

这种公然藐视中国国家主权的行径,中国绝对不会姑息纵容。中国政府当即做出应对,以强有力的方式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

1974年1月,中国外交部悍然发声,严厉谴责了南越当局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肆意侵犯,这种行为是违背正义的丑恶行径!

西沙群岛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中国四大海岛之一,位于海南岛东南方位的200多海里,也就是陆地上330公里,由宣德、永乐两个岛群构成,其中宣德岛群的永兴岛面积最大。

西沙群岛作为我国疆土的历史由来已久。往前追溯,它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就是中国的领土。南沙群岛还是亚洲东北部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所。足以见得,南沙群岛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南越军队的军事挑衅行为,中南海第一时间接收了相关报告。中国政府的怒火被点燃了!

周恩来马上和叶剑英商量对策,他们决定采取强硬的军事措施,毛泽东十分赞同。

紧接着,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军委领导人开始着手布局,他们决定击退入侵的南越军舰,先震慑敌人一番。以叶剑英、邓小平等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到达总参作战部指挥西沙海战。

形势危急,他们连夜赶路,在1月19日的早晨赶到了总参作战部。他们来不及休息,邓小平第一句话就是:“把情况报告一下。”

工作人员言简意赅地说明。邓小平听完后,没有立马说话,而是凝神在想些什么。

那时,党中央还没有确定谁来做统帅。

但,邓小平心中早有人选。

他向在场的指挥官提议:陆海空参战部队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接着,他开始口述作战命令,作战参谋又复述了一遍,只改动了几个字和个别标点,询问其他领导意见如何,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随后,邓小平直接大手一挥,朗声说道:“发!”

其实,早在战斗开始前,他就打算派许世友出战。抵御外敌,许世友自然义不容辞,那一年,许世友已经将近70岁了。

1974年1月19日,两军相接。中国的将士们奋勇作战,在对敌作战中,机动灵活,占据了优势。就在两军激战的关头,我军舰队的两个支援舰队恰好从远处朝主力战场前来增援。

当时,敌军的指挥长何文锷在海战中摔断了一条腿。看到我军势如破竹的强大气势,他的心中已经很没底气了,只能苦苦支撑,在作战指挥上更是疲惫不堪。现在看到中方的援军到来,索性放弃抵抗,直接弃舰逃走了。

下午14时,总参作战部收到前线的战报,叶剑英连声说道:“打得好!打得好!”一旁的邓小平直接捻灭了手中的香烟,说我们该吃饭了吧!

他在离开作战值班室前,还给广州军区发了一封电报,在电报中,邓小平对许世友指示,解放军乘胜追击,把握战机,继续扩大战果,不给敌军任何喘息之机。

我军没想到敌人如此不堪一击。既然如此,就要乘胜追击,计划夺岛!

邓小平立马提议收复三座岛屿,一举解决南越在1956年就开始对西沙岛屿的侵占罪行。接到邓小平指令的许世友,心中十分激动,他和他的军队已经蓄势待发,只待一声令下!

20日上午9时许,在许世友同志的带领下,解放军又一次出海发起了强势进攻。

中国参战部队乘着海军舰艇,还有一些支援用的渔轮向三岛齐头并进。中国军队站在军舰上,声势浩大,气势磅礴!

很快,中国军队陆续到达指定地点。战士们立马换乘橡皮舟,军舰从旁炮火掩护,闻声而来的敌人自顾不暇。两个连和两栖侦察队终于以梯队的方式在甘泉岛的东南岸边登陆岛屿。

面对中国军队的强势进攻,南越军队根本没有抵抗多长时间,没多久大部分敌军就撤回了甘泉岛的中部地区,其他被围困的敌军只能缴械投降了!

这一战让南越看清了中方的强大实力,最终主动投降。中国获得了对整个西沙群岛及周边海域的控制权,意义重大!

在这场战斗中,邓小平和许世友又一次久违地配合作战,两人虽然不在一处,但默契度仍然不减当年。

邓小平同志评价许世友将军:60年戎马生涯,战功赫赫。他们二人也是多年的战友,一起同甘共苦,共经风雨。他们的友谊就像酒一样,相识越久,情谊越醇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