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立秋

2023-09-19 22:52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立秋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立秋

本文目录

1.什么是立秋 2.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3.立秋是什么意思 4.立秋是什么意思简单说明

什么是立秋

立秋一般在8月的上旬,即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即秋天就要开始了。“秋”指作物快要成熟的意思。通常“立秋”后的当天或次日,人们一早一晚会感到风凉了,一改往日汗津津的样子,确有清爽利落之感。生活中自有“立了秋,便把扇子丢”、“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之谚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古代将立秋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之后,刮来的风一般都是比较凉爽的,完全不同于暑天的热风;早上起来会有雾气产生;感到秋天阴寒之意的寒蝉开始鸣叫起来。

“立秋”后,虽使人有月明风清、“秋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那种盼望已久的纵情之怀,但也颇有“早穿棉袄午穿纱”的那种“脾寒”天的感觉。“立秋”一到,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的农谚,即是说再过半个多月,各种花草树木、农作物等,其生长的高度即将停止,没有抽穗的作物也在这一时期完成抽穗的生长发育。

这一节气后,天气仍处较高的气温阶段。所以,农谚中常有秋老虎之说,亦即中午有时还相当热,但总的趋势是气温将从此开始缓缓下降了,雷雨天气亦逐趋减少。该节气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次,“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此时田间劳作,仰望苍穹,使人往往有时而天高云淡,时而乌云滚滚,给人以风云变幻莫测之感。

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秋来的最早,一般在8月中旬入秋。平常年份9月初,首都北京开始秋风送爽,而秦淮地区的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大约在10月初,雷州半岛接到秋的信息更晚一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基本上就是新年元旦了。

古人把立秋当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很重视这个节气。“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有较高气温,因此各种农作物生长很旺盛,单晚圆秆,中稻开花结实,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大豆结荚,甘薯薯块膨大,都对水分提出了要求,这时候的作物受旱会给最终收成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的农谚。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这个时节,我国中部地区的早稻收割、晚稻移栽,而大秋作物则进入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

立秋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

茶园要尽快进秋耕行,秋挖可以消灭杂草,使土壤疏松,并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如果再结合施肥,可促使秋梢长得更好。这一时间,华北的大白菜应抓紧播种,来保证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若播种太晚,使其生长期缩短,会导致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

这一时节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例如稻纵卷叶蟆、水稻三化螟、玉米螟、棉铃虫和稻飞虱等,应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此时北方冬小麦的播种也马上开始,要及早整地、施肥。

什么是立秋

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的意思: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秋:[ lì qiū ]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其实,“立秋”降温最大的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

立秋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立秋图3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立秋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秋是什么意思简单说明

“立秋”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立秋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立秋图4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天象变化

在本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的白昼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item/%E7%AB%8B%E7%A7%8B/9465?fr=aladdin

以上就是关于立秋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立秋的全部内容,以及立秋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