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旁观者效应

2023-12-08 22:05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社会心理学: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术语,在紧急情况下,一个人在有其他人在场时,出手帮助之机会降低,援助的几率与旁观者人数负相关。换句话说,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一人进行援助之机会越低。--维基百科

达利和拉丹推测,如果人们知道有很多人在场,就不会觉得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因为有很多人分摊责任,这种现象称为责任扩散。

还有一个影响行为的原因,是人们对举止得体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没有完全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如果只有自己大惊小怪会很没面子。

案例:

1964年Kitty Genovese被谋杀案是旁观者效应最著名之事例,也是社会心理学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之最初动机。但时隔43年后,Kitty Genovese案的报导(Kitty Genovese遇害时多达38人袖手旁观,任凶手三次行凶导致Kitty Genovese死亡)皆疑似为《纽约时报》记者查证不足下的杜撰,与警方资料有甚大差异。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不幸离世。中国网2015年8月3日报道,太原市一小区内,一名五十出头的中年男子,在这个居民小区的门口被人用脚活活打死。躺在地上的男子被双手插兜儿的男子一直踹,几秒钟就被踹了四脚,而这样的过程持续了有一分多钟。在这过程中有围观者录像,却没有人上前去制止。2013年6月7日,一段监控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显示:一女子在过马路时被撞倒地,但十余名路人和十多个途经车辆均漠然经过,其间经过的车辆和行人无一上前施救,结果女子再遭车辆碾压身亡。该视频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梅利莎·伯克利博士提出如下建议:

1、如果你是旁观者,发现情况模棱两可,一定要忍住观望别人的本能冲动。

2、如果你认为有人可能需要帮助,就应果断采取行动,毕竟出洋相只会窘几分钟,而你的行动或许可以救人一命。

3、如果现场还有其他人,你要意识到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推卸责任,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担起责任。

4、当你还需要发动更多的人一起帮忙时,你要指定具体的人具体的指定会打消人们推卸责任的心理。

5、如果你不幸成了受害者,需要别人的帮忙,一定要让周围的人明确知道这是危急状况。你要主动让旁观者中的一个人感到有责任帮你渡过难关在一大群看客围观之下,我们以为大声求救肯定会有人出手,但正确的做法是死死盯住一个人,向着他恳求,告诉他你需要帮忙。这会让他突然感到帮你是责无旁贷的,而且会带动其他人帮忙。

特别声明: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小编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