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交恶,苏联计划对我国实施核打击,毛主席机智化解

2023-12-05 21:45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1969年中苏交恶,苏联计划对我国实施核打击,毛主席机智化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向社会主义阵营靠拢,俗称“一边倒”,而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老大哥,也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苏联和中国正式结盟,苏方也对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援助,并输出了各种技术与人才。

不过这种良好的关系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1969年苏联更是派出了大量的军队驻扎在中苏边境上,还放话要对中国施加摧毁性的核打击。中苏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但最终两国只是在珍宝岛发生了小规模的交战,想象中的大战并未出现,看似强大的苏联最后被吓到退军,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赫鲁晓夫上台中苏交恶

因为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比较好的,当初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苏联就向中国提供了很多的武器以及1.7亿美金的贷款,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也在很多领域向中国提供了帮助。

赫鲁晓夫

但是随着赫鲁晓夫开始执政,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出现了裂痕。1956年2月,苏联举行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赫鲁晓夫批判了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还指出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

赫鲁晓夫的批判存在严重的偏差,这也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以及思想上的混乱。面对赫鲁晓夫的做法,中国共产党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共产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历史,这件事也让赫鲁晓夫心存不满。

赫鲁晓夫在那次大会上还提出了“三和路线”,也就是“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他提出这个政策的想法就是希望避免和美国之间进行对抗,而是美苏两国平分整个世界。在他看来,世界上那些依附于自己和美国的国家,都需要将这两个国家作为发展的中心,各国的政策也需要为之服务。

斯大林

在他的带领之下,苏共成为了“老子党”,他们不允许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有人对苏联提出异议,一切都需要听从莫斯科的指挥。尤其在军事和外交领域,其他国家也一定要服从苏联的指挥与安排,中国也在其中,可是这种做法却与我国自主独立的外交、国防策略发生了重大的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日渐加剧,苏联共产党以“老子党”自居的做法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不过最根本的还是两国意识形态上产生的分歧。但在这一时期,苏联和中国表面上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两国之间也并没有撕破脸皮。

在1958年,赫鲁晓夫亲自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他在参观了北京、上海等地之后,他表示现在中国的力量太过有限,这完全不足以抵抗美国人带来的威胁。随后他向毛主席以及周总理发出了通知,表示希望中苏可以成立联合舰队,并在中国海域建设长波电台。

在当时正值美国和苏联的斗争高峰,霸权主义当道,苏联也要求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自己的战略服务。那段时间苏联的核潜艇可以自由出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海域,苏联美其名曰“核保护”。可事实上在苏联看来,这些兄弟国家不过是炮灰而已,只要苏联有需要,他们都需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苏联。

已经习惯这种做派的苏联并没有将中国当成平等的国家,而是把中国看作一个处处为苏联着想的小弟。原本赫鲁晓夫觉得中国肯定会接受自己的提议,可是他起初的要求已经涉及了中国的主权,因此遭到了毛泽东以及其他领导人的坚决反对。后来毛泽东也曾经表示,中苏实际闹翻是在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苏联增兵,剑拔弩张

虽然中国拒绝苏联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当时的赫鲁晓夫却不允许有这样不听话的“小弟”存在,是以苏联方面也决定给中国一些颜色看看。之后,苏联领导人公开发表言论,内容毫不客气的抨击我国只会鹦鹉学舌,说我们重复的都是列宁的思想。对于苏联方面的诋毁,我国也公开发表了声明。

1959年中印在边界发生冲突时,苏联选择偏袒印度,同时突然撤走了在中国的所有专家并终止了一切援建的项目。与此同时,中苏边界问题也被重新提起。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和苏联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边界问题也得到了搁置,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苏联也开始在边界增兵,从而向中国施加军事压力。

在1966年1月,苏联和蒙古签订了为期20年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份条约是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而这也意味着苏联可以通过中蒙边境向中国施加压力。中国和蒙古之间的边境线足足有4500多公里,苏联也可以同时对西北、华北以及东北的确同时构成军事威胁。

而中蒙边境到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500公里,而且中间的地势都非常平缓,苏联的机械部队可以很快推进到北京。另外在蒙古境内,苏联的洲际导弹与中程导弹的攻击范围可以覆盖中国全境。苏联的这一举动,使得我国随时都将面临着危险的来临,危机意识敏锐的最高领导层决定开会讨论,改如何解决此次危机,周恩来在1966年华北局会议上就明确提出,华北可能是敌人的主攻方向,毛泽东也表示要做好修正主义来打的准备。

除了在边境线上增兵之外,苏联也不断挑起两国之间的争端。根据统计,在1964年10月到1969年3月这段时间内,中国和苏联之间发生的边境事件数量高达4189起,足足是1960年到1964年期间事件数量的一倍半多。这期间苏联频繁攻击我国的新疆地区,还指责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策反新疆的群众前往苏联。

到了1968年,西起新疆,东到太平洋,我国北部整个边境线上都是苏联人的军队。他们部署了55个机械师,配有14300辆坦克,4200架飞机,总人数达到了118万人,除了苏联预备进攻欧洲的部队,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重兵集团。

如此大的兵力部署在两国边境线上,而士兵们乘坐的坦克与步兵车,都安装上了最先进的反核生化三防装置,可以在核爆炸后快速抵达爆炸中心区域作战,苏联也可以借此开展核突击战术,这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1968年1月,七里沁岛发生流血事件,引起了中共军委的重视,军委直接下令加强对中苏边界的警戒防守,同时命令各边防部队在面对苏军挑衅的时候,实施有计划的打击。与此同时也强调边防斗争主要是搞好政治、外交斗争,一定要考虑全局,按照政策办事。

珍宝岛战役爆发

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我国也开始转变策略,要求边防部队在合适的时间对苏联做出反击。从1968年末到1969年初,珍宝岛地区苏联边防军挑起了很多事端。最早在1968年12月27日,就有75名全副武装的苏联军人乘坐装甲车、卡车以及吉普车入侵珍宝岛,还打伤了正在岛上巡逻的我国军人。

随后在1969年的1月4日,中国军队和往常一样准备登岛巡逻,却遭到了30名苏军的阻拦,我军战士被迫返回。两天之后苏军再次入侵珍宝岛,这次他们抓走了两名我国的渔民。在1月23日,苏军派出70多名军人携带军犬乘车抵达珍宝岛,对我军边防人员发动了袭击,导致我军20余人受伤,其中9人重伤。

当时在珍宝岛地区,苏联和我国部署的兵力相差不多,可是在武器装备上却有着天壤之别,我军基本只有步兵的基础装备,而苏联则是摩托化的步兵军队,还有坦克、装甲车以及飞机支援。虽然我军处于劣势,可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却坚决进行边防斗争,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讨“苏修”入侵的群众性示威活动,同时在中苏、中蒙边界的人民解放军也进入了战备状态。

在1969年3月2日,中苏双方在珍宝岛正式爆发了第一次的武装冲突,上午九点十七分,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上相遇,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战,我军击毙敌军48人,击伤8人。在这次遭遇战中我军取得了胜利,苏联人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很快他们就卷土重来。

在3月15日凌晨时分,苏联边防军派出了6辆装甲车,掩护30多名步兵悄悄登上了珍宝岛。殊不知我军提前一天就已经派出士兵在珍宝岛驻守,并埋设了反坦克爆炸雷。侦查部队很快就发现了苏军的行踪,当日早上7点40分,我军巡逻队登上珍宝岛并率先发起攻击。苏军措手不及,两辆装甲车被击毁,苏军只好灰溜溜的撤了回去。

碰了一鼻子灰的苏军在一个多小时后出动3架飞机、6辆坦克以及6辆装甲车,向珍宝岛上的我军巡逻队再次发起了攻击。巡逻队立刻做出了还击,击毁了敌人两辆装甲车以及一辆坦克。到了下午1点35分,苏联边防军动用大口径火炮以及坦克对珍宝岛发动大规模炮击,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在5点13分,炮击结束之后苏军准备一鼓作气进占珍宝岛,这次他们派出了10辆坦克,14辆装甲车掩护100多名步兵发动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苏军,我军战士利用岸上炮猛烈还击,这次不仅摧毁了敌军一辆坦克,4辆装甲车,还炸死了苏军边区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以及杨辛中校。

在这次战斗中,经过9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击毙苏军60余人,击伤敌军80余人,更是击毁了十余辆坦克及装甲车。除此之外,我军在这次作战中还有意外收获,在苏军进攻期间,一辆T-26主战坦克被反坦克雷炸毁了履带,不得不被遗留在战场之上。T-26是苏联二战之后研发的坦克,技术先进,在苏联撤走所有的援助专家之后,如果可以得到一辆T-26坦克来研究,对我军的国防科技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苏军也深知这一点,他们在撤退之后派出了爆破组,试图炸毁坦克,可是被我军战士击退。眼见无法摧毁坦克,苏军利用炮火击碎了坦克下的冰层,让坦克沉进了乌苏里江。

可令苏军没有想到的是,到了4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我军直接调来了专业的潜水员想要对乌苏里江中的坦克进行打捞,潜水员一个猛子扎进江底,把钢缆系在坦克上,随后我军再利用绞车把坦克从水下拖回了基地。

这辆T-26坦克对我国坦克研发工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在苏联专家撤走之后,我国的坦克研发进展缓慢,自主研制的59式坦克性能孱弱,这也限制了我军的发展。而通过对T-26坦克的研究,我军掌握了大量先进的技术,我军坦克工业的发展也进步了至少十年。

苏联的核威胁

珍宝岛战役爆发之后,中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两国的不和也被搬到了台面之上,这也让中苏之间的关系来到了更加危险的境地。苏联国内在得知珍宝岛战役的实际情况之后,很多人表示要对中国实施军事报复,其中苏联国防部长格列齐科以及其他鹰派成员都支持这一做法。

格列齐科在提到中国的时候甚至提出,要对中国无限制地使用核弹,从而彻底消除中国的威胁。在当时苏联在核武器领域远远领先于中国,苏联认为面对自己的核威胁,中国很快就会屈服并接受自己在领土方面的要求,可是中国却始终没有妥协,这样远远超出了苏联的预料。

当时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原子弹,这也让中国在面对苏联核威胁的时候变得更有底气。另外苏联虽然知道自己的核实力比我国强大很多,可是他们也不敢轻易投放核武器,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动用了核武器,那么整个世界都可能被牵扯其中,尤其美国一旦入局,局势也将超出苏联的控制范围。

因此在苏联决定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之前,他们派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美国,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震惊,他没有想到苏联竟然有核打击中国的计划。另外尽管苏联要求美国在这件事上保持中立,不要参与其中,可是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在美国看来,苏联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尼克松和内阁在磋商之后也认为,如果放任苏联对中国采取核打击,那么未来苏联的行动将会失去制约,这是不利于美国的。于是尼克松决定将这个消息提前告诉中国方面,并想办法阻止苏联的计划。

尼克松

在得知苏联计划的第二天,美国也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文章《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就这样苏联的计划被全世界所知晓。美国的做法让苏联方面非常愤怒,他们感觉自己被美国人出卖了,与此同时我国领导人也意识到核战争的阴云正笼罩在自己的头上。

在1969年国庆节前夕,周总理找到毛主席,想要讨论国庆的一些事宜,毕竟面对当时紧张的局势,国庆能不能顺利举行都还两说,可毛主席却坚定的表示不怕。看着胸有成竹的主席,彼此熟悉的周总理立马就意识到主席已经有了应对措施。

在当时的局面下,毛主席也意识到如果仅仅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对抗苏联,最终吃亏的肯定是自己。他也很清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所以他将美国视为扭转局面的关键。他表示当务之急是要让美国放下心来,把目光转移到别的国家去,从而把美国拖下水。另外他也指出要先放两颗原子弹让美国和苏联提提神,让他们也紧张紧张。

借美国破局

毛主席也深知核战争可能带来的危害,为此他一方面要求全国人民进入备战模式,修建地下工事;一方面开始撤离战略城市所在的群众。西南地区的一些山体也被修建成了防核掩体,而重要的工厂也开始往闭塞的山区转移。

在9月23日和26日,我国先后进行了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以及轰炸机空投氢弹热核爆炸。这两次试验美国和苏联自然看在眼里,中国要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我们也有反击的能力,根本不害怕苏联的核打击。

苏联方面在看到这一切之后也感到不安,他们意识到就算他们可以打败中国,中国的反击也会对苏联造成巨大的伤害。他们希望的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利益,因为当时和美国争霸才是苏联最看重的事情,苏联也不希望自己在中国身上浪费太多的精力,更不用说付出惨重的代价了。

就在苏联人头疼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到了他们的耳中。他们得知中国和美国已经针对苏联可能发动的核打击达成的合作,如果苏联真的对中国动手,美国也会对苏联发射核武器。如果说中国的核打击还在苏联的承受范围之内,那么美国的核打击可是苏联万万不想面对的。

尽管苏联方面第一时间无法辨别这条消息的真伪,可是他们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一旦美国真的联合中国向苏联开战,苏联并没有打赢的信心。在美国被牵扯进来之后,苏联的地位开始变得被动。而这正是毛主席希望看到的局面,虽然我们不会畏惧和苏联作战,不过不开战才是最好的选择,那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损耗。就这样,一场大战在毛主席的谋划下消弭于无形。

而这件事也让中国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美国并非永远是我们的敌人,有些时候也是可以争取的。毛主席这段时间就曾经说到:“世界上有两霸,我们总可以争取一霸嘛!”而这件事也成为了中美关系破冰的契机,这也为中国之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如今的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也不再会被其他国家威胁,可是国际局势依旧复杂,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建设国家,从而确保国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