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们明明能够收回香港,为什么那时没有收回呢?

2023-11-30 11:35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170

1949年,我们明明能够收回香港,为什么那时没有收回呢?

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林彪率大军纵横南北,到达罗湖,计划两天攻下香港!毛主席下令:

“暂停进攻!香港,我另有打算。”

那个时候,香港被英国占领,英国驻扎香港的兵力有万余人,这些在解放军眼里算不了什么,如果进攻的话,能快速拿下。

时任香港督察的葛量洪心里更是明白局势,他直截了当的讲:

“想拿下香港,根本不需要动用军队,对香港进行断粮断水,香港撑不了一个月。”

然而,毛主席却叫停进攻,没有直接下令强攻。并且,周总理也非常关心香港,对供水粮食进行亲自把控。

历史已经证明,毛主席着远超常人的战略思维。

为什么不迅速拿下香港?

因为八个字——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意味着中国具备了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收回香港的绝对实力。对香港实行什么政策,什么时候回收香港,以何种方式收回,本质上已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但在对香港问题上,毛主席思虑更长远。

一方面考虑主权问题,香港属于中国,不在乎英国赞同与否。而面对当时的局势,更在乎台湾问题,只要英国人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没必要利用香港为难英国。

另一方面,由于新中国成立后,被西方列强封杀。香港作为中国对外沟通的窗口,用香港的繁荣和开放来迎合中国的需求,让英国换取对香港的统治。

因此有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对港政策。

所以,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香港问题上这一点特别明显。

新中国建国前夜渡江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炮兵痛击窜入长江的英国海军紫石英号驱逐舰,双方一度剑拔弩张敌对态度浓重。

然而,被整个西方世界所敌视和封锁的新中国,需要一个哪怕是进行黑市贸易的通道,而英国也对对华贸易的巨大利益垂涎三尺。

因此双方一方面在政治上激烈斗争,甚至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另一方面,英国在1950年就急不可耐地承认了新中国并建立了级别较低的外交关系。这不是精神分裂,而是双方政治家基于本国利益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