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是一辈子的,不做夫妻也可做个朋友

2024-12-19 08:36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69

没有爱是一辈子的,不做夫妻也可做个朋友

情感经历该是最丰富又是最忌谈的内容,在社会道德和社会规范面前,如何谈才是适宜的,如何才能谈得好更是困难的。大家都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爱是什么?我在此借该主题谈人在人生经历过程中的所得所悟。

没有爱是一辈子的,不做夫妻也可做个朋友

千百年来,关于“爱”有太多的疑问,太多的答案,却又一直没有答案。时间走了,人也大了,经过生活冲刷的我,却发现了另外一个难以被接受的答案。我对自己说:爱是自觉的忍受,自主的放弃。曾与很多人讨论过我的总结,但是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去爱?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为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上述的那个男人面对两个女人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完全是由他个人对女人不同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因为评价不同,所以面对同样的状况,在太太面前他不忍受,而在情人面前选择了忍受,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态度,而那过程或许就被贴上了“不爱”与“爱”的标签。

外界的任何“物(不是指具体物品)”只是人给自己情绪的一个诱发事件而已。因为选择“不爱”,人任由自己的脾气游走;因为选择“爱”,人自觉克制自己的脾气,忍受自己的脾气,自主放弃了本我。都说“爱是一种感觉,看到喜欢的就心跳;爱是一种想念,偷偷蒙着被子想念;爱就是难分彼此!”我认为这是第一层次的爱之体验,肌体在外界环境的诱发下出现的自然情绪,是自身机体内的生物质反应引起的情绪症状。此时的状态不太关注自身以外的社会性因素,比如是否符合道德要求、是否会得到家人的认同、周围的人会如何看待等等,更多的是享受情绪,沉浸于自我感觉中。

都说“爱是一种心痛,因为爱到刻骨而撕裂,爱就是难分彼此而不得不分彼此!”我认为这是第二层次的爱之体验,是肌体从自然状态逐渐过渡到社会状态下的症状,当你逃不脱社会而折服于社会时作出的一个选择而已,因为这个选择所以你就有了如此这般的“爱”。在第二层次,符合社会规范的人们会选择结婚来对我们的爱情做一个公示性的总结,很多人把它称之为爱的归宿;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则产生痛苦,使肌体不得不在痛苦中徘徊、迷惘、犹豫、抉择等等。没有外显行为的则在内心自我折腾,如有外显行为就变成大家陪你折腾,用一句常州话说,叫“活蹦到”,世界因此而精彩纷呈。

我说:“爱是自觉的忍受,自主的放弃。”这该是第三层次的爱之体验吧?从受制社会状态提升到自主社会状态,也即自己理智地主宰自己,使自己主动成为社会,而不是迫于社会。也许,这时,你的情绪将由你自己主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不是就是说的这个境界呢?我常常以“能否自主驾驭自己的心灵”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而不是以婚姻、事业、权力、资产、金钱、外界控制力等等物化、形式化的标准来衡量,虽然我不知道这样的衡量标准是否正确,但我发现这样能超越很多世俗的桎梏,回答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如:钱的问题、活着的问题、爱的问题等等。

朋友说:“爱!没有爱是一辈子的。”我,不认为错,现实世界告诉我们是这样的。古时,硬派的社会导向让婚姻保持表面的稳定,其实激流暗涌,危机暗藏的婚姻很多,在强大的社会规范制约下,人的本性被压制,很多活生生的人的需求不得不被控制;现在,社会导向逐渐走向人性,暗藏的危机豁然崩涌,“没有爱是一辈子的”让人更理性的去对待情感,能合则合,不合则散,不做夫妻也可做个朋友的绅士风度逐领风骚。

虽是些闲时偶聊,也不乏对人生的思考,不否认社会规范对我们的制约,也不拘泥于社会规范的刻板,活着该活好,爱着该爱好,仅此展示一点我个人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