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和燕国为什么会支持嬴稷回国为秦王?

2024-06-15 06:26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赵武灵王和燕国为什么会支持嬴稷回国为秦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举鼎力怯,绝膑而死。由于秦武王没有子嗣,秦国就陷入了群公子争夺王位的境地。

所有公子中,以惠文后支持的公子壮和芈八子、魏冉支持的公子芾势力最为强大。惠文后贵为王母,公子又有是其嫡长子,所以呼声很高。但是芈八子一派也不示弱,魏冉在秦廷里根深叶茂,而且还得到了王叔樗里疾的支持。就这样,双方展开了近三年的混战,最终以芈八子、樗里疾和魏冉为代表的一方胜出。

公子芾登基在即,秦廷却传来赵武灵王欲拥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王的消息。原来在秦武王去世,秦国陷入夺位之战的时候,赵武灵王就派大臣楼缓来到秦国密切关注局势。应该说芈八子、樗里疾一派胜出,更符合赵武灵王的口味,因为他欲立的公子稷正好也是芈八子的儿子,而且还是她的长子。

赵王使代相赵固迎公子稷于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史记·赵世家》

赵武灵王和燕国为什么会支持嬴稷回国为秦王?

秦王嬴稷

赵武灵王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让刚刚安定下来的秦廷又热闹起来。芈八子其实倒不会太反对,因为公子芾和公子稷都是她的儿子,公子稷也不比公子芾差。如果不是的公子稷早年在他国为质,作为长子的公子稷应该更会是芈八子的支持对象。而且公子稷年纪也不大,登基以后也不会影响她把持朝政。只是许多朝臣就不大愿意了,他们认为立公子芾和公子稷大不相同,甚至可以改立公子壮。因为不论是立公子芾和公子壮都是国家内部的争权夺利,胜利的一方登基以后,照常可以以秦国的利益为重,发展本国的国力,不受他国的牵绊。而如果立公子稷,这场内部夺权斗争就将转化为一场国际政治干预事件。这时候赵国国力强大,秦国则因内乱消耗严重。作为公子稷的支持者和拥立者显然会利用这一层关系插手甚至操控秦国的政务军务,这对秦国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这些朝臣的反对也正是赵武灵王的如意算盘所在。

赵武灵王和燕国为什么会支持嬴稷回国为秦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事实胜于雄辩。秦昭襄王继位以后,秦赵之间换来了难得的太平。公元前298年,赵臣楼缓出任秦国的相国,权倾朝野,他致力于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为赵武灵王在北方的开拓提供良好的契机。公元前300年,赵国加紧攻打中山、林胡和娄烦,占领大量土地。公元前297年,赵武灵王收服林胡、娄烦,获得大量骑兵。公元前296年,中山也落入赵武灵王之手。一时之间,拓地千里,赵国实力大增。更为重要的是,赵武灵王还通通过云中、九原的设置,发掘出一条南下灭秦的道路。只是天不假年,赵武灵王没能完成这个计划。

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史记·赵世家》

其实赵武灵王之前也迎立过一位公子回国继位,而那一位正是当时燕国国君燕昭王。此后燕赵两国也保持着长期友好关系,而这一次只不过是故伎重施罢了。

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史记·燕世家》

赵武灵王和燕国为什么会支持嬴稷回国为秦王?

燕昭王

至于燕国为何想拥立公子稷回国,有两点原因。第一,赵国要拥立公子稷,燕国处于友好也就拥立。第二,燕国本来就是弱国,而且刚刚发生过“子之之乱”,国力大为消耗。相对秦国,燕国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所谓弱国无外交,虽然拥立也不会让他们得到多少外交主动权,但是至少能够得到秦国的一时的好感和支持,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而且弱国就是那么卑微。

当然,赵国拥立秦昭王,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嬴稷继位以后,在宣太后和魏冉的支持下,国力发展很快。后来秦赵长平之战正是秦昭王一手操控的,这或许又是上天对赵武灵王不怀好意的玩笑吧。而燕国后来攻入齐国,却得到了秦国的支持,这也是燕昭王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