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五首冬至诗,有明朗,有愁苦,也有不变的情怀

2024-06-30 23:15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杜甫的五首冬至诗,有明朗,有愁苦,也有不变的情怀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短。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中国古代很重视冬至。秦朝曾以冬至为岁首,称为过“小年”;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场举行庆贺仪式,称为“贺冬”,并且放假休息;唐朝把冬至看作是重新开始的象征,据《老学庵笔记》的记载,已将冬至前一天定为“除夜”。到了宋朝,人们把冬至当作年一样看待,皇帝接受朝贺后,官员们互相拜贺。就是劳苦大众贫于断炊者,也要东挪西借,凑几个钱办办伙食,以祭祀祖先,这种盛况真如同过年一样热闹。对冬至的重视,至今在广东还有保留。广东人说:冬至大过年。这一天虽不是国家法定假日,但仍有很多单位在下午早早就放假了。

杜甫的五首冬至诗,有明朗,有愁苦,也有不变的情怀

伟大的诗圣杜甫围绕冬至,写过五首七律,时令虽然一致,心境却截然不同,有明朗,有愁苦,也有绵绵的诗意。不变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有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是冬至的前一天。钱谦益在《钱注杜诗》里说,跟“小寒食”的说法类似。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留寓夔州。夔州时期是杜甫创作的又一个高潮,本诗同《登高》、《秋兴》八首等名篇均诞生于此时。从诗歌看,作者的心情比较舒畅:

天时和人事在日月轮转中催得很紧,到了冬至这一天,阳气上升春天又要回来了。过完这天,白昼渐长,黑夜变短……

水边的岸柳在等待腊月过后,即将舒展枝叶;山野间的梅花也正突破寒气,很快就要含苞吐放。自然界的景物随着天气转暖而变化,人世间的事情就不尽相同了。

虽然风物有殊,风俗各异,但这又算得上吗呢?教儿子帮我们把杯中的酒倒上,不也是快活潇洒吗?

本来,第一句“天时人事日相催”感觉诗人准备在往逼仄的路子走去,紧接着“冬至阳生春又来”心境陡然一转,变得明朗起来。这不仅让我们想起拜伦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萧条异代不同时的两位大诗人,获得了惊人的一致。然而,一年后,杜甫写下的另一首《冬至》却全然不见豁达与明朗。

杜甫的五首冬至诗,有明朗,有愁苦,也有不变的情怀

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冬至,诗人杜甫仍然在夔州(今四川奉节)。斯年,诗人五十六岁,距安史之乱已经十年,也是杜甫一生中最为跌宕起伏的十年,期间的辛酸苦辣,一言难尽。“长为客”是本篇的关键。试想,你若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糟老头,当冬至到来之时,为了一口饭吃,东奔西走,作客他乡,这过得啥日子啊。真是“泥杀人”!

注意,诗圣这里用了一个“泥”字。

泥是什么?泥巴。作动词解时,有涂抹、阻塞、泥漉、拘泥之意。但不管怎么样,都是不好的意思。老杜用这个泥字说明自身仿佛已陷入绝处,陷入死局。

看自己的颜值(形容),已一满脸皱纹的老翁。而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当地人似乎很重视冬至这一节日,

家家户户,来来往往,人们脸上挂着喜悦,竟还令人感到几分亲切。

老夫独自拄着拐杖来到山顶眺望,但见白雪茫茫,而山间丘壑光怪陆离,红白相间,煞有趣味,不禁使人想起当年上朝时叮当的玉佩声。

不想还好,想起就心乱如麻,放眼雪野烟树,山重水复,首都长安的路在哪里呢?

诗尾喃喃一问,果成谶语,四年后的大历五年(770年)诗人五十九岁。斯年秋,买舟东下,流串荆楚,“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最后死于耒阳。有生之年,终究未能返回梦中呼唤了千万遍的长安。在这首《冬至》里,通过饱蘸心血的诗句,我们可以窥得诗人内心的渴望,失意与挣扎。

杜甫的五首冬至诗,有明朗,有愁苦,也有不变的情怀

其实,作者当年只是当了一个做左拾遗的小官。拾遗,顾名思义,查漏补缺,给皇帝提点小建议,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大约一个副科级干部。因皇上罢了宰相房琯的官,杜甫觉得不妥,于是写了奏章反映,惹得皇上大怒,亏得有人在皇帝的面前尽量为他说好话,于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在华州这个司功参军任上(758年)的那个冬至,杜甫不由想起上年冬至的情形: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一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其二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苏轼曾评价这位前贤说:“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杜甫的五首冬至诗,有明朗,有愁苦,也有不变的情怀

诗圣还有一首《至后》。

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本诗虽为《至后》,但是创作年代却在前,杜甫作于广德二年(764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在严武幕府。此诗为故乡未平,诗人远羁剑外,触景伤情,故借诗咏怀,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从遣兴到凄凉,诗意与失意,就在那一念间,诗人的思绪得到一百八十度的切换。

杜甫的五首冬至诗,有明朗,有愁苦,也有不变的情怀

冬至日,读诗圣的冬至诗,我们似乎更能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我们同情杜甫,因为他不羁的遭遇;

我们怀念杜甫,因为他不变的情怀;

我们欣赏杜甫,因为他勃发的诗情。

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沉郁顿挫,这些关键词在杜甫身上得到了有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