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入伏2023?什么时间入伏,今年几伏

2023-10-08 14:34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什么时间入伏2023?什么时间入伏,今年几伏

什么时间入伏2023年入伏?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娟介绍,根据预测,今年三伏天时间为7月12日至7月20日,总计40天。其中,初伏20天,中伏伏10天,末伏10天。今年三伏天从7月12日开始,一直到8月20日结束。中伏时间为7月16日至8月25日,为20天;末伏时间为8月26日至9月10日,,为10天。今年三伏天共40天,其中初伏从7月16日到8月25日,中伏从8月26日到9月10日,末伏从9月11日到9月20日。

一:什么时间入伏2023

2023年三伏天时间是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

夏有三伏,分别是初伏、中伏、末伏,初伏和末伏的持续时间是固定的,都为10天,而中伏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要么是10天,要么是20天,因此整个三伏天要么有30天,要么有4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

2023年夏至日为6月21日,这天恰好是庚戌日,因此这天是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此后每隔10天一个庚日。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在7月1日,为庚申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在在7月11日,为庚午日,因此7月11日就是入伏的时间。由于初伏的时间是固定的10天,因此7月11日~7月20日为初伏。

中伏的时间处于初伏和末伏之间,也就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开始时间,2023年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在7月21日,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2023年立秋在8月8日,这天是戊戌日,8月9日是己亥日,8月10日是庚子日,由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时间,并且末伏也是固定的10天,因此8月10日~8月19日为末伏。

三伏天闷热的原因

俗话说“热在三伏”,尤其在城市中,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笼。三伏天又闷又热是由于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因此,“三伏天”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此时人体的感受自然是闷热难耐。

二:什么时间入伏,今年几伏

入伏是头伏的第一天,从这一天开始进入伏天,伏天就是天气很闷热,雨水比较多的时候。

入伏以后,也是我们需要养生的时候,伏天需注意不要贪凉,西瓜也要少吃一点,要注意防暑降温。

入伏天有养生的三伏贴,在入伏以后可以使用的,同时也有一些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俗话说“冬病夏治”,就是在伏天治疗一些疾病恢复的快和好。

三:什么时间入伏第一天

三伏天时间表2023:7月11日开始至8月19日结束

根据气象部门最新研判,今年入夏以来最热高温将会是在北方大范围出现,局地高温酷暑。其实,说到这里,不禁让我们想到三伏天了。因为现在的酷暑高温就俨然就是三伏天的炎热。三伏天时间表2023来了!

今年2023年三伏天有40天,从2023年7月11日开始至2023年8月19日结束,今天是2023年6月16日,距离今年三伏天还有25天。三伏天时间表2023:

初伏 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 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未伏 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三伏天之所以最热,是因为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什么时间入伏2023?什么时间入伏,今年几伏-第1张图片-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加上平均风速较小,雷雨之前气压较低,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三伏天是按农历计算,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入伏后昼夜温差小,容易休息不好,所以活动量不要太大;要注意夏季卫生,避免夏季传染病;伏天是食物霉变高发期,要注意食物保质、保鲜。出时,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