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及学习形式,中国近代学制现代化的演变及特点?

2023-09-14 10:04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学制及学习形式,中国近代学制现代化的演变及特点?

中国近代学制现代化的演变及特点

清朝末年,光绪皇帝励志图新,责成当时的京师大学堂主管大臣张百熙拟订了一系列学制改革文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这一年1902年是壬寅年,所以这套《钦定学堂章程》简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是它没有施行便废止了。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即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由于还处于农历的癸卯年,所以《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中把体育纳入教学内容,设置“体操课”,这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的正式开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封建社会结束。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个资产阶级政权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借鉴日本的学制,首次规定男女可以同校,在教育内容上,废除了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把学堂改为学校。

1922年民国时期,北洋政府颁布了一部新的学制叫壬戌学制,也叫“六三三学制”或者“新学制”。这部学制是以美国教育为蓝本,是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研究制定的,这个全国性的民间组织发动了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并取得了成功。现在的大家李政道、杨振宁等都是这个学制的受益者。这个学制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学制。这个学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缩短了小学修业年限,延长了中学修业年限;②若干措施注意根据地方实际需要,不作硬性规定;③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和补习教育;④课程和内容侧重实用;⑤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壬戌学制”建立了自成体系的、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用职业教育制度取代了清末的实业教育制度,第一次确定了职业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的第一个学制。这一学制的特点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汲取了中国教育工作的以往经验,特别是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的经验,体现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和“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确立了各种形式的干部学校、业余学校应有的地位,使工农大众和工农干部受教育以及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得以保证;确立了各种技术学校在整个学校体系中的地位,使各种技术学校得以衔接,以利于满足社会对劳动就业的需要;重视对知识分子和广大干部的革命政治教育;高等学校的学制多样化,有利于

中国近代学制现代化的演变及特点

毕业生三方协议培养方式和学制区别是什么如何填写

在三方协议中,培养方式指的是国家统招,企业代培,计划外招生,定向培养,等;学制指的是三年制大专,四年制本科,五年制本科,硕本连读,等。根据你的情况填写,不可隐瞒。

毕业生三方协议培养方式和学制区别是什么如何填写

弹性学制是全日制毕业证的含金量a

弹性学制是全日制毕业证的含金量@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让他这么看!首先,应该明确弹性学制真是一门好的教学方式学生自己可以自行安排数学课程,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上课学习,有利于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达到学校的要求是全日制毕业证的含金量@。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有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属于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于单轨学制,苏联的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1.双轨学制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及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实践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双轨制有两个平等的系列,这两个系列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因为一轨从中学开始,一轨只有小学没有中学,这样就剥夺了在群众性小学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2.单轨学制

单轨制的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其特点是各级学校形成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多种模式。这种学制形式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3.分支型

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