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又被称为什么,湿地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之肾

2023-08-08 05:58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湿地又被称为什么,湿地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之肾

本文目录

1.湿地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之肾 2.什么叫湿地 3.湿地是什么意思又称为什么 4.为什么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什么

在我们中学课堂的地理书上知道地球上共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湿地,则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又被称为什么,湿地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之肾图1

那么湿地是什么呀,它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者暂时和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充水较多的草甸、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其形成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较低,蒸发能力弱;处于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水易泛滥。

湿地的作用

作为“地球之肾”,它能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天然的蓄水防洪的法宝,在气候多变降水不均时,人们可以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能够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其不仅能储蓄大量的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

湿地又被称为什么,湿地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之肾图2

湿地内具有丰富的植物群落,因而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释放出氧气,而且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而且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湿地的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当含有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废水经过湿地后。水的流速会减慢,这样就有利于有毒物质和杂质可以沉淀下去。从而能够改善环境的污染,净化水质。

因其能过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所以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

湿地又被称为什么,湿地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之肾图3

对湿地保护措施

湿地因其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的特点,使得生物的多样性很多,能够为野生动物和一些珍稀或者濒危的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也是鸟类和两栖动物的繁殖和栖息、迁徙、越冬所必经的场所。同时,湿地又给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旅游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以在保护“人类之肾”我们也采取相关的措施:

1、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进行退耕还地。

3、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建立了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成立收集湿地资源信息库。

什么叫湿地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为保护湿地,保护湿地中的丰富物种,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间保护湿地公约。到2014年1月为止已有168个缔约国,2170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什么叫湿地

湿地是什么意思又称为什么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湿地(英文:wetland)是指常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环境之一,它是生物多样性摇篮。无数的动植物种依靠湿地提供的水和初级生产力而生存。湿地养育了高度集中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物种,也是植物遗传物质的重要储存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着“地球之肾”的美名。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

湿地是什么意思又称为什么

为什么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广义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高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湿地基本分五大类,即海滨、河口沙洲、沼泽、河间洼地、人工水面。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湿地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具有调节大气的功能;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还是众多动植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什么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以上就是关于湿地又被称为什么,湿地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之肾的全部内容,以及湿地又被称为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