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关键一招”成就更好的中国

2023-11-28 02:03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用好“关键一招”成就更好的中国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胡宇齐

“中国经济总量将在某个时间点超过美国,当时这被认为是不言自明的,但是现在这一点不再这么明确”。日前,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关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的预测,与历史上对日本和苏联的看法大同小异,而那两个国家最终都没超过美国。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何时超美”就成为国际舆论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年来,全球一众智库、媒体、政客,做出无数版本的预测,各类算法说辞铺天盖地。其中,有人“捧杀”,极尽吹嘘,将中国经济总量超美日期连年提前;有人“棒杀”,遍寻各种理论猛烈唱衰,中国经济在纸面上“崩溃”了一次又一次。把这些言论放在一起看,实在自相矛盾。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国经济在国际上有如此高的关注度、讨论度,某种程度也是一种必然的“大国成本”,我们也早已淡然处之。至于这位美国前财长最新提出的“不再明确论”,不过是中国崩溃论的再版罢了,冷饭炒来炒去,又有什么新鲜的呢?

中国的发展,从来不在别人怎么说,而在我们自己怎么看、怎么干。作为快速成长的新兴大国,中国几十年来都在风雨中前行,迎面而来的抹黑歪曲、打压封锁何时断过?但中国有自己的任务目标,有自己的战略安排,也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我们从未按照某些人预想的剧本来发展,也从未沿着某些人设定的道路去行进,“中国的目标从不是超越美国,而是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中国”。不做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不搞你胜我负的大国竞争,更不以某个国家为参照系,时时盘算如何赶超,我们的一切努力与付出、奉献与牺牲,为的就是让14亿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坚定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这样的战略定力,涵养出一份自信笃定的大国心态,让周遭种种噪音杂音显得更加可笑。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当下,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也面临新的发展难题。但越是如此,越要清醒地看待自己发展的时代方位,越要审慎地把握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要看到,虽然遭遇风险挑战,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构筑起向前发展的信心底气;也要看到涉滩之险、有闯关之难、有爬坡之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要看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今天我们继续抓住历史机遇、稳住发展大盘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四个字,是以历史为坐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求索,意味着一系列观念的持续更新、一系列制度的持续变革、一系列行动的持续推进。面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的疑问,改革开放让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通过打破旧的体制机制,释放出了蕴藏于亿万人民的巨大活力;面对“中国如何与世界打交道”的追问,改革开放引领中国迈开大步走向世界、敞开怀抱拥抱世界,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终于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可以说,改革开放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其以制度的巨大变革,激活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催动中国万马奔腾、生机勃发,也必将引领中国活力迸发,大踏步走向未来。

山峰是用来攀登的,河流是用来跨越的。今天的中国,复兴图强的时间表,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下半程”。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毫无疑问,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来到了新的历史关头,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锐意推进全面扩大开放,我们才能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同世界各国一道实现互利共赢。

大潮激荡,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已经开启,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创造历史的道路不断奋进,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我们定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不断超越自我,成就更好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