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不再穿HBA、ASSC这两个品牌了?

2023-11-21 03:40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为什么大家不再穿HBA、ASSC这两个品牌了?

潮流快餐」:即“食”饮饱!

没有谁不想成为下一个Jerry Lorenzo、Kanye west或是Travis Scott,此时风光无限,彼时前程似锦。

但一定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下一个Shayne Oliver或者Neek Lurk,前者把HBA一手好牌打地稀碎,后者在「反社交」之路上我行我素逐渐销声匿迹。

几年前的HBA,以夸张的黑白字母LOGO,纯色搭配oversize的剪裁隔空出世,影响之后街头潮流发展的整整十多年。

Kanye、Rihanna、陈冠希纷纷上身,13年的大秀也请来A$AP Rocky客串了一把。

但HBA走向神坛的速度,也同样快地令人咋舌,彼时的OW几何印花迅速蹿红,而依旧依靠“HBA”logo恰饭的HBA却悄然过气。

不仅因与A$AP ROCKY利益关系被他在歌里大骂,”HBA shit is weak, you can keep that。”

后期HBA一系列怪异的单品,对女性模特充满恶意的造型,让HBA没有死在主流文化与经营战略上,却死在了主理人的一系列花式操作上。

不可否认刚出道时Shayne Oliver泉涌般的灵感与创意,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让潮流进化的品牌,最后也败在了他自己创造的潮流手中。

还有已经走在末路上的Anti Social Social Club,起初靠着自己醒目的logo,独特的意识形态而走红。

主理人 Neek Lurk 称自己是社交缺陷者,所以用 ASSC 来表达自己的态度,Anti 意味对抗,是和那些处在社交中心人们的反抗。

也是对自己格格不入的社交障碍的接受,这样的概念很酷,追捧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数。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才意识到,ASSC的Anti态度似乎早就违背了初心,Anti消费者成了它最后的倔强。

“不是吧阿sir,我的T恤还没到吗?”,“不会吧不会吧,真的有一千多的T恤材质还赶不上98的优衣库吗?”

而主理人Neek Lurk所谓的社交障碍也在自己社交媒体上晒着无数的豪车、钞票以及妹子得到了证实,什么小众群体的避风港,不过是说着玩玩罢了。

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Shayne Oliver和Neek Lurk也确实赚翻了天,但低头赚钱,抬头骂娘地恰烂钱摸样确实难堪,风头过去逐渐凉凉也确实贴合他们的人设。

但今天我们要聊的,跟HBA和ASSC很像,却又一点不像,因为放在当下,它们也不过是不懂风气的“潮流缔造者”而已。

但相比起HBA和ASSC对歧视和利益的固执坚持,同样是日薄西山、逐渐势微THRASHER与Ripndip对滑板情怀和理念的坚持,却令人肃然起敬。

真正的潮流玩家不会再对单一概念的潮牌抱有太大的希望,上至NASA的航空服,下至Oreo的饼干。

联名文化的兴起给了潮流品牌太多的想象空间,无所不联,无所不出已经成为了成功潮牌的标志。

而那些固守着某一概念的品牌要么走向死亡,要么像champion一样开设支线寻求出路,在如今高街、日潮平分天下的潮流圈,曾经推动整个圈子的板仔文化早就不吃香了。

而以冲浪、涂鸦和滑板为文化基础创立的THRASHER,就恰恰是这样的存在,如果有熟悉这个品牌的朋友,一定对它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绝对的“忠诚”。

THRASHER这个品牌是对滑板文化的忠诚,从1981年《Thrasher Magazine》这本杂志建立起,“只为滑板手服务”这个理念就印在了品牌的DNA里,它们把品牌做成了文化标签。

2016年,在Rihanna,T.O.P,比伯和各大网红明星接连上身以后,小众的THRASHER一跃成为了潮流的象征。

不可否认这个显眼的火焰logo确实酷,因此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如果换做其他品牌受到如此多KOL的垂青,一定会借机上位,大肆开展联名合作,把自己做成“常青树”。

只可惜“固执的”THRASHER并没有这样做,自家主编Jake Phelps用一句话,既让THRASHER再次登顶各大潮流号的头条,也彻底断绝了THRASHER进入潮流圈的可能。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特么不会给 Justin Bieber 或 Rihanna 这样的小丑送衣服。街头属于真实的人,还有比流血和伤疤更加真实的事情吗?”

话语一处,舆论哗然,有人说这个玩了20年滑板的主理人“飘了”,如此死硬的作风是把自己幻想成了Supreme的级别,还有人觉得这只是单纯的炒作;一时间众说纷纭。

时至今日,时光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在经历了和Supreme、vans、Dickies这些老对手的合作之后。

THRASHER又把火焰LOGO印回了T恤上,也许它的的短袖再也卖不到1000一件,但200卖给一位真正的滑板手,也没差。

而THRASHER对滑板文化整整30年的坚持也令人动容,它们的ins上只有板仔们分享的酷炫技艺,没有一丁点的私心杂念。

它们把滑板文化做到了极致,却也因为对滑板的坚守而让自己逐渐淡出潮流圈。

它们更像是反转主流文化的逆行者,用自己的态度维护着品牌传承的文化,毕竟在THRASHER的团队里,哪一个又不是板仔圈里的大佬。

只不过现在愿意为纯正滑板文化买单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更多人只是为了跟风的“假板仔”罢了,就像是现在纯正的潮流玩家又能有几个呢?

还有那个靠对别人竖中指走红的滑板品牌Ripndip,那只标志性的竖着中指的贱猫Nermal更是深得娱乐圈及潮流圈的喜爱。

而魔性的恶搞模式也让其一度如病毒般走红潮流圈。

2008年,Ripndip主理人Ryan O'Connor随意地在自己的滑板上写上了,”skate a spot and leave before the cops come”(在警察来之前尽情玩耍)。

身处洛杉矶他,深刻的体会到了大城市对街头玩板管理的严格。而正是这样严格的管理下,才让他这句叛逆的标语契合了众多本地板仔的心意。

于是大家纷纷效仿,而Ryan见自己的作品的影响力后,用父亲的赞助的500美金作为创始资金,开始了一段“魔性”的青年文化。

2009年,Ripndip滑板团队每次刷街的时候总会碰到一只流浪猫。

可能是电影《加菲猫》中加菲的伙伴Nermal唤醒了板仔之一Johan(Ripndip创始人之一)的记忆,于是便也给这只流浪猫取名为Nermal。

而这只吉祥物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品牌的吉祥物,此后品牌也开始逐渐走红。

而那种贱又有魔性的元素为这个品牌带了很多可能,2018年的Ripndip成功来到全世界。

但好景不长,贱猫没能成为下一个kaws,魔性的Ripndip在主理人对联名合作的反对下并没有发扬光大。

除了和日本成人品牌TENGA出过一款飞机杯外,Ripndip依旧热衷于用20~30美金的价格把T恤卖给身无分文的滑板手们。

毕竟他们的品牌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的,他们的态度和背后守护的情怀,是我们远远不能企及的。

在无数滑板品牌要么变更内容,要么倒闭的今天,Ripndip这种死性不改的生存方式,着实令人震撼。

就像传奇滑手Jay Adams一样,宁可一辈子省吃俭用,也不愿成为商业运作的工具。

主理人Ryan曾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过如果自己品牌的衣服被炒到200美金以上,就是关闭流水线停止运作。

因为没有几个板仔能买得起200刀的T恤,而他们卖衣服的本意就是为了传播滑板文化,这样的死硬态度,是他们对热爱的滑板文化的表现。

不可否认如今的街头文化早就已经不再纯粹,无数的街头品牌起了又倒,倒了又起,多少潮牌选择转型,开始纯商业化运作。

这些曾经的“街头霸王们”面对高街、日潮、机能、复古、还有奢侈品的竞争,开始沦为“半街头”的挣钱工具。

它们需要衣着暴露的女生抱着滑板当海报,需要流量明星亲自带货,也需要无休止地炒作保持热度。

而像是PALACE、HUF、Canal New York这些那些固守着滑板、涂鸦、冲浪概念的品牌则逐渐走向末路。

它们不惜一切固执的坚持着对滑板的情怀,就像所有滑手每日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却最终不为赚钱一样,这样的那种初衷与情怀无法用金钱衡量。

这也让我想到了曾经Supreme御用滑手,说唱界的清流tyler,the creator,曾经说过最富争议的一句话说。

”If you don’t go skating, why you wear supreme?”

(不玩滑板的人凭什么穿Supreme?)

诚然巅峰时期HBA和ASSC的影响力,是Ripndip、THRASHER这些滑板品牌加在一起也不够的。

但相比较于前者对物质的坚持,后者对于情怀和初衷的始终如一,更显得难能可贵。

也许现在的它们不受欢迎被人怠慢,淘宝上被人打包处理,但它们依旧会在“不合适”的道路上走下去。

他们是浪漫主义者,不向命运妥协,无视大众与主流,在偏执和任性上越走越远,但他们也是一群傻瓜,不知变通不懂现状,没有大红大紫没有是是非非。

我曾经听到过一句话印象深刻,人生就像是挑一双适合自己的球鞋去跑步,有的人挑对了,一路上山花烂漫,轻松惬意;

而有的人挑错了,步履蹒跚疼痛难耐,却也跌跌撞撞走到了终点,而这样的人生却更值得回味。

就像我们现在这群年轻人,你不是不酷,而是太酷,那些不适合你的东西,就让他们通通滚蛋,你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做自己的美梦。

做你自己,包括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