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二回概括(西游记原著第二回梗概及文化常识)

2024-03-25 19:26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西游记第二回概括(西游记原著第二回梗概及文化常识)

一、题目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二、梗概

孙悟空随须菩提祖师学习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躲过了雷灾、火灾、风灾三灾,修得了仙体。一日,悟空受师兄弟们的鼓动,施展变幻,卖弄神通,须菩提祖师生气,将其逐出师门。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杀死了欺凌群猴的坎源山水脏混世魔王,带回了被抢掳的小猴和物品,为群猴讲述了自己拜师学艺的经历。

三、文史知识解读

(一)三家

《西游记》原文:

(形容须菩提讲法)“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解析:

此处的“三家”,是指儒释道三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融合始于汉代,盛于唐宋,深度融合于元明清三代。

宋明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是以儒学为主干,融汇道家和佛教思想形成的。

儒释道三家合一,也是《西游记》的哲学思想内核。须菩提祖师本就是一个儒释道三家合一的人物形象。

(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西游记》原文: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解析: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出自《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意为:双手舞动,双脚跳跃,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后演化为成语手舞足蹈。

(三)水火既济

《西游记》原文:

悟空听须菩提讲修道之人,会经历三灾,疑惑不解地问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尝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

解析:

“水火既济”出自出自《易经》。

“既济卦”是《易经》第63卦,卦相为上坎下离,坎为水,离为火,就好像架锅烧水,水火相交为用,所以此卦又叫“水火既济”。

中医学中的“水火既济”,是借金木水火土五行学相生相克的关系,比喻心火与肾水的相互关系。心肾相交,阴阳和谐,身体健康,是为“水火既济”。

《西游记》中的“水火既济,百病不生”,用的应是中医养生学的知识和术语。

(四)朝游北海暮苍梧

《西游记》原文:

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似你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云也还算不得哩!”

解析:

此处的“朝游北海暮苍梧”,出自唐代名道吕岩(吕洞宾)的《绝句》。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三次路过岳阳,在岳阳楼上饮酒,世人都不知有神仙下凡,于是他题诗于壁: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据说,岳阳楼侧的“三醉亭”就是以这个神话传说而修建的。

《西游记》中,孙悟空不明白须菩提祖师所言“朝游北海暮苍梧”是什么意思,须菩提祖师解释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

所以,“朝游北海暮苍梧”的意思是:早晨还在北海游玩,傍晚就到了苍梧山,把全天下都游遍了,用来形容修道之人的功成境界,也用来比喻对自由的向往,也还可用来形容远大的理想、博大的心胸、豪迈的气度。

(五)九幽

《西游记》原文: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解析:

神话传说中,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幽字有幽静、幽暗、隐藏之意,九幽中的九字,因其为最大的单数,在数中最为尊贵,有“极限”之意。九幽是指地底最深处,形容极低的地方,也常代指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