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孙子4年,偷听儿子儿媳谈话她转身回了老家:孩子也不容易

2024-08-15 23:45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照顾孙子4年,偷听儿子儿媳谈话她转身回了老家:孩子也不容易

56岁的张贵兰回来了,村里人见了都觉得奇怪,暗暗揣测是不是她和儿子媳妇相处的不和顺啊,要知道当初为了给儿子买房娶媳妇,她可是把家里老宅都卖掉了的。

照顾孙子4年,偷听儿子儿媳谈话她转身回了老家:孩子也不容易

如今回来借住在她的侄子家里,出来进去都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让人见了觉得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

都说是养儿防老,难道张桂兰含辛茹苦养大儿子是一头白眼狼不成?

一般大年纪的老人,凑到张桂兰的面前话里话外的打听。

张桂兰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后,无奈的笑了:“我回来,还真跟孩子无关……”

说起张桂兰,也算是一个苦命的人吧。

年轻时通过媒人介绍嫁给了村里的李长生,小伙倒也算是个好小伙,长得帅气活道也好,家里外头都算得上一把好手。

但是他有一个特别令人不喜的爱好,那就是嗜酒如命。

一顿不喝二两,全天没有精神。

结婚前喝,结婚后喝,有了孩子以后依然喝。

好喝酒的人,又有几个不误事的?张桂兰恼过闹过,甚至以离婚威胁过,李长生却依然没有改变。

张桂兰回到娘家哭诉父亲却不以为然,男人嘛,喝酒才正常啊,又不是不正干,总不能因为这一点小事就让这个家散了吧,况且还有孩子呢。

张桂兰终于死了心,也不管他了,随他造吧。

我家看媳妇不管了,李长生越喝越多,最后终于死在了酒上,有一次出去吃酒席喝大了,在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睡在了路边,等家里人找到他的时候,已经咽了气。

听说是被呕吐呛死的。

那年,张桂兰38岁,儿子李波才上初二,学习很好。

男人没了,亲戚朋友都劝张桂兰再找一个,毕竟孩子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太难了。

张桂兰没有答应。在她的认知里,男人都是一个德性,自己的父亲是这样,李长生也是这样。

万一找一个男人对自己或孩子不好,到时候不论离干还是凑合,都伤感情。

还不如自己带着孩子过得自在。

李博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他知道自己母亲不容易,学习愈加的刻苦努力,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而母亲为了供他上学,不但种着家里的地,还四处去打零工,即便是这样,还是借了不少的外债。

李波毕业以后留在了省城工作,同时谈了一个城里的女朋友。

省城的房子不便宜,李波如果结婚的话,必须得有房子。

虽然说儿媳妇和亲家都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张桂兰的心里生得起儿子就得买得起房子。

恰巧村里搞合村并居,他们的村子是第1批试点。

因为新房子的布局合理,有许多人打听着想买。张桂兰想着自己一个人,住这么一套大房子也没有用,便起了把房子卖掉的心思。

村里已经有人把闲置的房产卖出去,能卖40多万呢,要是有了这40万儿子房子的首付就不愁了。

打定主意把房子卖掉时,她并没有和儿子商议,等儿子知道的时候她已经拿到了钱,滴到了儿子的手里。

儿媳妇说,房子卖了就卖了吧,以后你和我们住在一起,有了孩子就给我们带带孩子,那样的话,我和李波也能够安心上班了。

听了儿媳的话,张桂兰很欣慰,都说城里的闺女不好相处,10个有9个半不愿和婆婆住在一起,难得的是自己儿子的眼光好,找了这么一个通情达理的媳妇。

儿子结婚了,张桂兰也住进了儿子的家里,这一住就是6年,孙子上了幼儿园。

张桂兰就催着儿子儿媳生二胎,她说趁着自己身体还能干,赶快生下二胎,一起就给带大了。

儿子儿媳都没有同意,他们说二胎他们是肯定不要的,但是现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里房贷压力大,二胎也得缓两年才能生。

张桂兰有些不理解,自己小的时候,哪家的孩子没有10个8个的,不照样都长大了吗?日子苦一点,紧一紧就过去了。

可是她也不敢往深了说,唯恐惹的儿媳妇不开心,婆媳之间有了隔阂。

孙子上学了,张桂兰的时间空了下来,每天早晨送走孙子以后,她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家里,浑身都不得劲儿。

原来,闲着也是一种折磨。

她对儿子说,她想回老家了,家里还有二亩地,她在喂上几只小羊,日子也能过得去。等什么时候他们生二胎了,自己在来帮他们带。

还没等儿子说话呢,儿媳首先就不乐意了,她说妈,你这个想法就不对了,当初为了给我们买房子,你把家里的房子都卖掉了,你现在回去不是让村里的人戳我们的脊梁骨吗?

再说了你回去了,住在哪呢?

就老老实实的在这里呆着吧,孩子从小是你一手带大的,你要是真回去了。难道你就真舍得吗?孩子也不乐意呀?

张桂兰想想也是,孙子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一天不见都想的慌,如果自己回去了,一年见不三两回,自己还真舍不得。

于是,她就安心的在儿子家住着,不再提回家的事情了。

就这样张桂兰又在儿子家待了半年,正好碰到了疫情。

出门戴口罩,回家先消du,孙子幼儿园放了假,儿子儿媳上班的工厂原材料运不进来,近一半的车间停了工。

平时只有吃完饭才能凑在一起的一家人,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

孩子倒是乐坏了,小两口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

张桂兰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每天看着他们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哪句话说的不对讨人嫌了。

直到一天她带着孙子去楼下转了一圈,回来后看见小两口待在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聊天,可能是她进门的声音小吧,两个人没有听见,说话也没有顾忌。

儿子说,他们办公室里工资只发三分之一,这个月还了房贷基本没有剩余了。

儿媳说,她们车间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在生活费里省了:

“ 别到我倒不怕,就怕妈看出来了不能理解,别以为我们是不孝顺就行……”

“ 要不咱们把咱们现在的这个情况给妈说说?”

“你傻呀,妈要知道了,还不是要跟着咱们着急上火的? 别的方面省一下,饭桌上的饭菜可不能让她看出来。

唉,特殊时期,忍一忍吧,这疫情啊总有过去的时候,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张桂兰听了,心里特别的不是滋味,孩子家里的日子已经这么难了,还怕自己知道了跟着操心,有这样的孩子,知足了……

于是封控一解除,她就跟两个孩子提出了要回老家生活,在城里地除了带孩子做饭,别的不会,也给儿子帮不上忙。

可是回到乡下她会种地,会养弟,养鸭,养小羊,每年多了不说,收入个万儿八千的不在话下。

也能给孩子减轻一下负担不是?

农村孩子在城里混,太难了!

儿子不乐意,她就先斩后奏自己买上车票回了老家。

恰巧侄子家的房子空着,他们一家4口都在外地打工,回来也是奔着自己父母家,她就问了一下住了进去:

“ 你别看孩子们回来都穿的人五人六的,实际上他们当中有大部分的生活还真不如咱们在乡下呢。

至少咱们吃的喝的用的不用花钱,他们那喝口凉水没有钱都喝不上……”

听了张桂兰的话,邻居们纷纷点头,是呀,这两年大环境不好,自己的孩子也大多在外面打拼, 听他们说日子是真的很难过。

有许多孩子回来还要父母接济米面油盐的……

谁知道张桂兰才回到家里三四天,儿子儿媳带着孙子就追了回来。

而且说回来是接她回去的,孙子天天哭着要找奶奶:

“妈,家里就是再困难,也缺不了你那一口吃的。你要是觉得在家里闲着无聊,怕们邻居家的孩子才一岁多,娘家离的远,公公生病了,婆婆回去照顾她,正缺个看孩子的呢!

昨天他问我了,说能不能让你回去帮他们带一下孩子,他们给你付工资。

还说是你把咱家宝宝带得很好,知根知底的用你他们也放心……”

儿子说:“是呀,妈,你一个人留在乡下,万一有什么不合适,我们都赶不回来,又怎么能放心呢?

正巧邻居问,我就替你答应了。这样你依然会住在家里,照顾他家宝宝的同时还能给我们搭把手。

钱也挣了,你也能帮到我们,多好的事呀,你快收拾一下给我买回去吧……”

张桂兰还在犹豫,邻居婶子发了话:“ 桂兰呀,孩子们说得对,你不能辜负了孩子的一片好心。

你看村东你那个二嫂,两个儿子谁都不愿意接他到家里住,70多岁的人了还一个人住在家里,前几天摔了一跤,连个管的人都没有。

这人过日子呀,不论贫富,只要一家人待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是啊,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直顺隧,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够平安开心的住在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每一个考验。

不论顺境逆境,都会不离不弃的携手同行。

张桂兰听了婶子的话,豁然开朗,她愉快的跟着儿子儿媳回到了城里。

有句话说的对,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每一个人都愿意在自己的余生里,跟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

她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