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秘密-外耳

2024-07-13 19:45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耳朵的秘密-外耳

我们的耳朵,既简单又复杂。

众所周知,人体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我们的耳朵排名老二,可见其重要性。耳朵所获取的信息量占人体的11%,是人体与自然界互通的桥梁,更是让我们倾听大千世界的听觉器官。

通常我们所说的“耳朵”,指的是我们头颅两侧的那个“耳廓”。其实,它只是完整耳朵的一部分。那究竟什么是完整的耳朵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精密的器官吧。

耳朵解剖图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

耳廓俗称耳朵,耳廓上面的每一道沟壑都有专属的名字。耳朵可不单单是一个陪衬,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声波、定位声源。除此之外,还有将声波稍稍放大的作用。

耳廓形似贝壳,分成前外侧面和后内侧面。前外侧面凹陷且不平,后内侧面凸起。左右各一,与头颅约呈30°夹角,除耳垂部分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而无软骨外,其余均以软骨为支架,外覆盖软骨膜和皮肤。耳廓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着于头颅侧面。

耳廓的皮肤与软骨粘连较紧,前外侧面更紧。由于皮下组织少,若出现炎症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产生剧痛;有血肿或渗出物时极难吸收;软骨膜感染,容易发生软骨坏死,愈合后可遗留耳廓变形。耳廓血管位置表浅、皮肤薄,容易发生冻伤。

外耳道

耳廓的外侧端为耳甲腔底的外耳道口,内侧端为鼓膜。成人外耳道约长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外1/3,骨部约占其内2/3。

成人的外耳道呈“S”形弯曲,外段向内前而微向上,中段向内向后向下,内段向内前微向下,检查成人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方提起,使外耳道的骨部和软骨部呈一条直线方容易窥见。

成人的外耳道有两处较狭窄,一为软骨部与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约0.5cm处,后者也称为外耳道峡。在为听力损失患者取耳模时,可以接近,但不要超过外耳道峡。

新生儿的骨性和软骨性外耳道未发育完全,一般由纤维组织构成,所以较狭窄且容易塌陷,往往呈裂隙状。检查小儿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附着较紧,故出现炎症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剧烈疼痛。

外耳道骨部皮肤很薄,稍厚的软骨部皮肤富有皮脂腺、毛囊和耵聍腺,外耳道疖多发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