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代理学6熊赐履

2024-07-04 02:55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128

关于清代理学6熊赐履

关于清代理学6

——清史札记之四十二

我楚狂人

一、清代初期的理学及代表性人物4

2.熊赐履

熊赐履(1635年—1709年),清初理学名臣。字敬修,又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广汉阳府孝感人,世籍南昌。

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任职检讨,迁任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侍读,以直言论事著称于时。康熙七年(1668年)任秘书院侍读学士,又上书论政,两次均为权臣鳌拜所忌,后升为国史院学士,改任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圣祖嘉称他的才干,升官为内阁学士,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因票拟(内阁接到奏章后,用小票写所拟批答,再由皇帝朱笔批出)有误而图隐瞒,被免官,寄居江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复起为礼部尚书,奉命往江南审讯疑狱后,调吏部。任期奏免了高邮、山阴等30县3700多项的额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熊赐履曾四任会试考官,并任修撰《圣训》、《平定朔漠方略》、《实录》、《方略》、《明史》的总裁官。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辞去朝政机务,留京师充任顾问。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文端。著有《经义斋集》18卷、《闲道录》3卷、《学统》56卷、《澡修堂集》16卷等。

熊赐履政治生涯中,有一件事值得注意,那就是通过徐乾学“招安”顾炎武不果的事情,引发了顾炎武“骂宴”。事情见《清代野史笔记大观》。我在《顾炎武北行考》中曾经说过,转引如下:

康熙十年(1671年),游京师,寄寓外甥徐乾学家中,大学士熊赐履设宴款待炎武,邀修《明史》,炎武拒绝说:“果有此举,不为介之推逃,则为屈原之死矣!”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开博学鸿儒科,叶方蔼举荐顾炎武,顾炎武三度致书叶方蔼,表示“耿耿此心,终始不变”,以死坚拒推荐,又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

康熙十八(1679年)清廷开明史馆,《明史》总修官熊赐履招顾炎武与修《明史》,顾炎武以“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坚拒熊赐履。

在“招安”顾炎武的行为上,熊赐履清廷顺臣的政治立场可以想见了。

对于理学,熊赐履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首重主敬;二是推崇躬行;三是“崇正黜邪”,捍卫理学的独尊地位。

在表彰程朱正统的同时,熊赐履将荀子、扬子、陆九渊、陈白沙、王阳明等人列为杂统,将老庄、墨子、告子、释氏列为异统,竭尽排斥攻击。

可以这样说,清代理学的门户攻伐就是熊赐履开的头。

人们对熊赐履的评价如下:

赵尔巽:赐履刚方鲠直,疏举经筵,冀裨主德,庶乎以道事君者欤?

章太炎说“自汤斌、二魏、熊赐履、张伯行之徒,…诚谓媚于胡族,得登腆仕者,不足与于理学之林也。

(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

原作者:我楚狂人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fcd5e5e0102yfum.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