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犯人”李红涛:3次被抓2次成功越狱,死刑当天改判死缓

2024-06-26 03:53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传奇犯人”李红涛:3次被抓2次成功越狱,死刑当天改判死缓

这是一个中国真实版《越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传奇死刑犯”。

他3次被抓2次成功越狱,狱中发明黑科技,死刑当天改判死缓,他的人生比电影还精彩,他就是浙大高才生李红涛。

一、首度越狱:伪造印鉴被抓,趁警察查档案逃脱

1966年,李红涛出生在湖北黄陂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天赋异禀,学习更是一路领先。

当同龄人还在嬉戏打闹时,李红涛已经对数学题目轻车熟路,并且不断向着难题冲击,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但李红涛并不满足于校内取得的成绩,又开始参加各种竞赛。16岁那年,他就在全国竞赛中崭露头角,一举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

18岁那年,李红涛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重点大学-浙江大学电子技术专业,成为了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进入浙大后,李红涛同样不负众望,在知识积累突飞猛进的同时,爱情之花也悄然绽放。

他和女同学感情不断升温,大学毕业后,双双进入昆明电阻二厂工作,不久后便携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婚后平淡幸福的生活并没有让李红涛满足,反而让他感到厌倦乏味。为了追求新鲜刺激,他甚至瞒着妻子,与当地一位女大学生产生了婚外情。

正是这段婚外情,让李红涛走上了歧途。

当时李红涛觉得自己对不住妻子,但又无法割舍与情人的感情,他的心情非常苦闷而复杂,甚至开始了自我伤害。

就在这时候,他的好友看上了他的电子专业背景,想与他一起做生意。这无疑是黑夜的一缕阳光,让李红涛有了继续前进的希望。

于是,他毅然辞去体制内工作,决定放手一搏。可有再多的雄心壮志,没有了启动资金的支撑,也是苍白无力。

为了解决资金缺乏难题,李红涛利用当时银行系统漏洞,也就是当时单位在银行开设账户,银行都会给单位预留印鉴,作为审核的关键凭证。

而李红涛正是抓住了这点,利用所学知识伪造某单位的银行印鉴,到银行将某单位账户里的8万元,转入自己预先开设的账户中。

看着到手的8万元,李红涛和朋友开心极了,觉得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路。不料在这条路上越走越黑,直至无法挽回。

就在李红涛和朋友准备故伎重施,再骗10万元时,不幸被抓进了警察局。但是李红涛一点都不害怕,反而觉得很刺激,婚外情的郁闷心情,也一下子化解了。

在警察局里,李红涛无聊地研究手铐,他发现自己可以利用专业知识解开。于是,就趁着警察转身去查档案的时候,解下手铐,脱下鞋,顺着楼梯走出了警察局。

不过李红涛没有马上离开昆明,因为那样太没挑战了。他若无其事地回家,途中竟还做起了好人好事,帮老奶奶拎了一趟东西。

到家后,他销毁了所有的犯罪证据,然后爬上对面的屋顶,抽着烟静静等待警察的到来。

一直等到警察搜完全屋,毫无收获地离开后,李红涛才一脸满足地带着行李,坐上去往贵阳的火车。

二、再度越狱:偷完奥迪偷警车,被抓后挖墙壁逃脱

到了贵阳,李红涛觉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免有些危险,再加上自己刚学会了开车,正跃跃欲试,于是便萌生了“偷车自驾”的想法。

他心想:偷什么车都是偷,不如偷一辆好点的车。为此,他盯上了贵阳一家宾馆旁的奥迪车,想办法跟车主套近乎,并暗中观察车钥匙结构。

最终,李红涛用一把自制奥迪车钥匙,开走了全市唯一辆奥迪车,开启了侠盗飞车之路。

但由于他车技不熟练,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连人带车掉进了沟里。虽然受伤了,但是李红涛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他爬起来继续开车上路。

途中,他看到饭店旁停了一辆警车,又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要玩就玩把刺激的,再偷一辆警车开开!

凭借着高超的作案手段,很快警车又到手了,李红涛以每小时140公里的速度飞奔回昆明,而且路上毫不避讳警察。

逃亡期间,李红涛还不忘自己的婚外情人,经常大摇大摆地出现在情人就读的大学,在那里逍遥了一个多月。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最终警察在大学里布下天罗地网,李红涛再次被抓。

或许是厌倦了逃亡的日子,李红涛向警察坦白了一切,包括他是如何诈骗、逃出警局、盗窃车辆的。

因为他不想再这么盲目地过着了,希望能早点判下来,安安心心吃几年牢饭。

但是他的经历实在是太离奇了,警匪片都不敢这么拍,警察自然要一一查证,于是将他一关就是一个多月。搞得李红涛有些不耐烦了,威胁警察说:“3个月还判不下来,我还会逃走!”

警察觉得他疯了,对他的威胁一笑了之,但这刺痛了李红涛的自尊心,为了证明自己,他决定再次逃跑。

这次,李红涛拉上了另外两名犯人,一起用自制工具,短短几天就挖通监狱的墙壁逃跑。他们先是逃到警察宿舍,然后扯下一些布,做一条绳子往下吊。

可惜两名小弟被发现了,只有李红涛顺利逃脱。而他逃出监狱第一件事,就是给办案警察打电话说:我就说过我会出来,你还不信!来证明自己的胜利。

三、意外结局:狱中发明黑科技,死刑当天改判死缓

李红涛似乎把自己当成了警匪片的主角,越来越沉浸在这种犯罪、逃脱的快感之中。

只不过他这次逃亡之路并不那么顺利,他偷了辆坏车,根本发动不了。但是他天生倔强,他没有弃车而逃,反而叫来几个小伙,把车推到附近的维修厂。

等车就好了,他就一踩油门,开着车扬长而去。修车厂的老板一怒之下报了警,最终李红涛第三次落网,被押回昆明严加看管。

但这次李红涛没有要逃的意思,反而构思起了他修车时萌发的想法:无刷电机技术。

其实,李红涛是电子技术专业,本身就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逃亡期间,一有空他都会琢磨运行原理,做简单的实验等。

在被捕后,他也多次提出做实验的要求,最后所里领导没办法,只能冒着风险分给他一间独立监舍。

但监室条件过于简陋,电机没能运转起来。而这时候,李红涛的判决书已下来了:逃脱罪、盗窃罪、以诈骗罪,数罪并罚,死刑,七天内执行。

虽然生命开始倒计时,但李红涛十分淡定,他说:“我并不害怕死亡,只是感觉自己时间不多了,应该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谁也没想到,这个多次犯罪,又多次逃脱的人,这个时候居然想体现人生价值了。

更想不到的是,所里领导了解到李红涛想弥补过失,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同意他做第二次实验。

不仅如此,所长孙尔云更是亲自请来了专家,给李红涛介绍了国内外无刷电机的发展情况,希望他有所启发。

很快,到了1993年12月最后一天,如果李红涛的无刷电机还不能运转起来的话,他将被执行死刑。

就在这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电源接通那一刻,机器一下子转了起来,实验终于成功了,所里的人都震惊了。

所长孙尔云当晚就写了份请求,给局里领导,和云南省最高人民法院批示,希望暂缓执行李红涛死刑。

而在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所里不仅带李红涛去研究所完善这项的发明,还为他申请专利。

终于在1995年,李红涛这项发明,获得了中国发明金奖,云南省发明一等奖,而他也由死刑改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随后几年,李红涛不断钻研,又有了三项发明专利,以及三项实用新型专利。而且他还结合自己越狱经验,研发了监狱监控管理系统,让昆明看所,成为了“全国模范看所”。

鉴于多次重大立功表现,李红涛获得了多次减刑,最终于2009年刑满释放。这个曾经被判死刑的罪犯,完成了自我救赎。

其实,李红涛是一个天才,有着羡煞旁人的幸福生活,但是他不懂得珍惜,一度迷失自我,走上了歧途。好在在生命将被终结时,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从罪犯到救赎,李红涛的人生也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同样也改变囚犯,一个人如果漫无目的地活着,囚笼反而成了他的归宿,想要走出囚笼,就要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