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史话|西蜀子云亭究竟在哪?

2023-12-20 01:58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213

成都史话|西蜀子云亭究竟在哪?

在中学课本上,刘禹锡的《陋室铭》是需要背诵的古文,相信不少人对其中这一段文字记忆犹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这个喜欢三国的听众朋友应当知道,就是诸葛亮曾经隐居的地方。那与之并列的这个西蜀子云亭到底是何来历?它到底又建在哪里,以至于千古传唱呢?

西蜀子云亭,代指的是西汉末年到王莽新朝时期,四川的大文学家——扬雄。据《汉书》记载:“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汉武帝时,扬雄的高祖扬季为了躲避仇人,举家从巴郡江州搬迁到成都西北的郫县,并在此定居下来。在扬雄生活的那个年代,郫都有一个正式的称谓,叫“蜀郡郫邑”。扬雄出生在郫县五陡口亭白鹤里,如今这里的全称是“成都市郫都区友爱街道子云村”,如今友爱街道,还有子云村和子云学校,这些都是家乡人对先贤的怀念。

扬雄家五代单传,他的家境其实并不算好,史书记载扬雄:“有田一廛(chán),有室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一廛是一百亩,在汉代时,粮食亩产其实非常有限,百亩耕田也就能勉强养活一家人,因此扬雄也在《逐贫赋》中说:“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lí)飧(sūn)。”由此可见,他童年以及青年时期的生活并不富裕。

不仅如此,扬雄还有口吃的生理缺陷,他在《自序》里称“为人简易佚(yì)荡,口吃不能剧谈”。但幸运的是,家境普通且有口吃的扬雄却在年少时遇到了两位名师,严君平和林闾翁孺,这两位都是汉代时四川的大学者,跟随他们学习后,扬雄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也为他今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因为扬雄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使得后世建了许多子云亭,来纪念这位蜀中先贤。不过很多人会感觉到迷惑,因为《陋室铭》而名传后世的子云亭,到底修在哪?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迷惑,并不是因为子云亭太少了,找不到,而是因为子云亭实在太多,光是在成都,就足足有三座。

子云亭在成都城里就有两处遗址,一处位于青龙街老十三中,另一处位于西郊茶店子,这两座子云亭存在密切的延续关系。另外在今天的郫都区友爱街道还有一座子云亭。

名气最大的,当属洗墨池的子云亭。洗墨池传说是扬雄清洗砚台和毛笔的池子,子云亭就建在洗墨池畔,这里的位置在今天的青龙街,曾经的老十三中一带。根据明代的《天启成都府图》所示,扬雄古宅建在洗墨池畔,这里从明代开始就位于成都县署之内,到了明万历年间曾重修洗墨池,并在池北建有草玄堂,池前建有子云亭,明末毁于战火,清代曾经重建,民国时期仍然存在。

到抗战时期,日本飞机轰炸成都,彼时政府被迫迁往西郊的茶店子,但洗墨池却迁不走,于是被填平了。子云亭因为本身意义重大,也被整体迁往城西茶店子,位于当时的茶店村四组,即今天的金牛公园一带。茶店子的“子云亭”一直被保存到20世纪60年代,因修建成灌路而拆除,如今这里还有一条名为“子云路”的街道,路旁还有重建的洗墨池景点。

至于第三座子云亭所在的郫都区友爱街道,这里曾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相传扬雄年少时在这里求学,成长,死后也埋在了家乡之中。如今的郫都区友爱街道还有一座子云墓保存完好。墓葬面积为直径十米左右的圆形,四周栽满了护墓树,时常有游客来此瞻仰先贤。至于这里的子云亭,则与子云墓相距500米左右,可惜的是未能保存下来,只余一捧黄土。

除了成都的三座“西蜀子云亭”外,在绵阳西山、乐山犍为县城南子云山等地,也分别建有子云亭。在巴蜀大地上,子云亭已经成为扬雄留下的最深刻的历史印记,纪念着这位与司马相如齐名的大文学家。至于扬雄为何能够与司马相如齐名,被后世并成为“扬马”?这段故事,我们留到明天再摆。

《成都史话》,每周五、六晚10:30上线,敬请关注锦观新闻客户端、锦观新闻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锦观•成都史话”!

来源 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