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王怎么读?

2024-03-26 15:50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清初四王怎么读?

说到清初四王其实知道的网友也应该知道了,这里面的四个人到底是谁,虽然知道是谁,但是这四个人的名字却不好读,所以大家要问了,这个清初四王的读音到底是什么呢?字虽然不好读,但是认真的查查资料就能解决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清初四王怎么读?

王时敏、王鉴还是比较好认的,那么这个“王翚”该怎么读呢?其实就是“翚”比较难读了,其实应该要读“

[huī]

”了,那么这个“王原祁”中的“祁”又念什么呢?其实念“[qí]”了,所以四个人的名字就王翚的不好念,其他的都比较正常了,哈哈,厉害厉害。

清初四王怎么读?

清初四王生平介绍

王时敏

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懦斋、西田主人、西田遗老、西田老人、偶谐道人、归村老农、稻香庵、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锡爵孙。明万历二十九年进上,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少卿,人称“王奉常”。入清不仕而归隐。淹雅博物,工诗文,善书,行楷得自《枯树赋》,隶书追秦、汉,榜书八分为近代第一。家藏书画甚富,遍摹宋、元诸家名迹,尝择古迹中法备气至者二十四幅,为缩本,装成巨册,以供模楷。更因幼年在董其昌指导下临习古画,加之气质和性格因素,作画唯以自然景象为最高准则,强调“一树一石,皆有原本”。

少时与董其昌、陈继儒切磋画理,在研习黄公望山水画上,尤穷其秘奥,晚年益臻神化。平生爱才,王翚、吴历和孙王原祁俱得其指授,对王翚尤奖掖备至。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加吴历、恽寿平,称 “清六家”,为正统山水画领袖人物。

王鉴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江苏太仓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后仕至廉州太守,故称“王廉州”。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擅长山水。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吴历齐名,并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成为画坛正宗。为“清初六家”之一。

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鉴早年曾经得到过董其昌的亲自传授,他一生的画业就是沿着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发展,继续揣摩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等诸多前辈大家的笔意,仿古吸收并转化古人的笔墨结构,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王鉴画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擅长山水,远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黄公望。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信云林山水意极绵密。仿山樵山水,仿赵大年《春景》没骨山水、仿洪谷子设色山水,疏密奇正,纯以篆法写轮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图》、《仿黄公望烟浮远岫图》、摹沈石田山水、仿董源《秋山图》仿范华设色山水、仿巨然山水,骨重气轻。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独创,并具有浓厚的复古思想和形式主义画风。

王翚

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祖父王载仕、父亲王豢龙均善绘画。王翚自幼嗜画,继承家学,又随学黄公望画法的同乡张珂学画,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但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广西壮族自治区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王励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王翚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因而他所画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灵动。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他早期画风清丽工秀,晚期则倾向苍茫浑厚。章法富于变化,水墨与浅绛渲染得法。也有评者指出王翚用笔过于圆熟,某些画则显得刻露,墨法少有变化,构图略感壅塞。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被并称为“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3年完成,受到康熙皇帝御赐“山水清晖”四字奖励。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

清初四王怎么读?

王原祁

从小好学,读书能过目成诵。十五岁时考中秀才,二十岁正式跟祖父学画。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他考中举人,次年又中进士。四十岁以后担任了顺天乡试同考官,后来又在河北任县做过四年知县。四十五岁时,到北京,在保和殿接受康熙“试策”的考查,以科员用。次年,升为刑部给事中,后又调礼部掌印,又奉命改任右春坊中允,入直南书房,历任侍讲侍读学士,太子府詹事,经筵讲官,直到担任户部左侍郎,因此被称为“王司农”。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王原祁病故于北京官舍,终年七十四岁。遗体归葬故乡太仓。王原祁的艺术成就主要在山水画,给他以启发和教导最多的是王时敏、王鉴和他的三叔父王撰(异公)。王时敏曾亲手绘制《仿李成以下宋元名家山水册》供他学习,并把家藏历代名家董源、李成、范宽、黄公望、王蒙、沈周等的名迹,给他临摹、研究。

王原祁的作品,基本上是模古。他特别推崇黄公望,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黄公望的“脚汗气”,引以为荣,心摹手追,务求逼似却缺乏创造性。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他的深厚的笔墨功力。他曾在一幅《秋山晴爽图卷》上自题“笔端金刚杵”,意思是说,他的笔力沉雄,气贯纸背,光气发越。当时有人记述了亲睹王原祁的作画过程:

从早晨开始,先展开纸,审顾良久。下笔以淡墨略分轮廓,既而精辨林壑之概,立峰石层折,树木株干。每下一笔,必定审顾反复。天已黄昏,便搁笔休息。到第二天,取前卷稍加皴染,用淡赭石加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然后用一个小熨斗贮微火把画熨干,再以墨笔干擦石骨,疏点木叶。然后再以墨绿水,疏疏缓缓渲染出阴阳向背,再用熨斗熨干,再勾再勒,再染再点,自淡及浓,自疏而密,经过半个月才完全画成。

这种多层次的勾皴渲染,有骨有肉,浑然一气,富有厚重之美,是王原祁对黄公望、倪瓒、吴镇、董其昌诸家画法的兼容并蓄而发展出来的。清代不少人高度评价他的笔墨技巧,有的赞他“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有的说他“气味醇深,元气淋漓,高出诸家之上”。桐城派名诗人姚鼐曾写过一首《题麓台山水》,描述王原祁山水画布局造意奇崛,而感到“此图于我情独亲”。这表明王原祁山水画具有可以“卧游”的特点,是符合当时一般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的。

王原祁著有理论著作《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其中对于作画构图的开合起伏,笔墨设色等技法的论述,多为长期艺术实践的经验体会。属于艺术规律,颇有价值。但是他承袭了董其昌的文人画正统观念,把明末的浙派说成“恶派”,又贬低当时富于创新精神的石涛、龚贤等,反映出他的复古保守思想和宗派门户之见。

清初四王怎么读?

由于王原祁在政治上有一定地位,直接间接地学他山水画风的人也就多起来,乃至形成了一个流派——娄东派,—称太仓派,在清代中叶与王翬为中心的虞山派并驾齐驱。其中主要画家有:王原祁的族弟王昱,侄王愫,弟子黄鼎、唐岱、王敬铭、金永熙、李为宪、曹培源、华鲲、温仪,其后的曾孙王宸、族侄王三锡,以及盛大士、黄均、王学浩等,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