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西蜀军团第一战将,张飞赵云联手才能赢他

2024-03-02 19:08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此人是西蜀军团第一战将,张飞赵云联手才能赢他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指出益州之主刘璋暗弱,并为刘备谋划了攻取益州的战略目标。但刘备在攻取益州的具体实践上却并不顺利,一方面,刘备集团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受刘璋之邀入川直至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才夺取成都,时间跨度较长,另一方面,刘备攻取益州并非依靠单兵作战,而是赖于荆州方面不断补充的援军最终才得以攻占益州。刘璋昏聩似乎是史家的公认,那么,刘备取川的实践为何会颇为艰辛?在笔者看来,一者是刘备虽然取得了荆州部分州郡,但自身的军力还未达到足够强大,二者是刘璋虽然昏聩,但益州军力却并不孱弱,益州的文臣武将,能够看清形势的并不在少数,因此,刘备在初入川中时并不敢轻举妄动。而一众益州将领,张任应是颇为出众和出名的。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任在阻止刘备占据西川的过程中占了不少戏份,同时,张任也与诸多刘备集团的一线人物有过交手,且战绩不凡。

image.png

首先,小说第六十一回刘备和刘璋在涪城相会饮宴,庞统和法正密谋于宴前诛杀刘璋,于是假令魏延宴前舞剑。张任看出魏延舞剑不怀好意,于是站出来与魏延同舞,间接阻止了庞统和法正的谋略。笔者看来,涪城饮宴中,张任上场后魏延无法对其进行压制,而是“目视刘封”寻求支援,可见小说中张任的武艺并不输于魏延。

其次,小说第六十三回,张任主动请缨设伏雒城小路,乱箭射杀了刘备的副军师庞统,使得刘备集团元气大伤,不得不向荆州搬请救兵。

再次,小说第六十四回,刘备围攻雒城第四日,张任“望见玄德在西门,骑马往来,指挥打城,从辰至未,人马渐渐力乏”,遂令吴兰、雷铜出城拖住黄忠、魏延,自己出城趁势擒捉刘备。若不是张飞及援军及时赶到,刘备险些就遭张任擒捉。

最后,同样是小说第六十四回,张飞援军到后,张任等守军处于不利地位,此时,张任仍然能够设下诈败计,并成功诱使张飞进入包围圈,使张飞陷入“进退不得”、“正没奈何”的境地。若非赵云及时赶到擒捉吴懿并杀散包围,张飞估计要大吃苦头。

以上就是张任在小说中的主要表现,虽然张任出场的回目不多,但表现却颇为不凡,可以看出,小说中的张任善于应对且智勇双全,被擒投降的吴懿就曾对诸葛亮明言:“张任乃蜀郡人,极有胆略,不可轻敌。”而小说中刘备集团擒捉张任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由诸葛亮亲自设计,吴懿为向导,张飞、赵云、黄忠和魏延等人一齐通力合作才俘虏了张任。最终,张任不肯投降刘备被斩。虽然《三国演义》用刘贬曹的色彩浓厚,但面对拒绝归顺刘备的张任还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引用了后人的诗句(“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高明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褒扬其忠烈。而其他的演绎如南派评书中,张任还被塑造成西川大都督,与赵云、张绣同为武术名家童渊的弟子。

不同于小说中戏份充足,历史上对张任的记载似乎很少。《三国志 先主传》正文中仅有一处记载:“(刘)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资治通鉴》也只有一处记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璋遣其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拒备,皆败,退保绵竹;懿诣军降。璋复遣护军南阳李严、江夏费观督绵竹诸军,严、观亦率其众降于备。备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刘璝、张任与璋子循退守雒城,备进军围之。任勒兵出战于雁桥,军败,任死。”两处的记载张任都只是作为抵御刘备集团的一份子而出现,并无其他个人表现。

image.png

小说中,刘备军是占领了雒城后趁势进取绵竹,而历史上似乎并不是这个顺序。历史记载刘备集团对雒城的围攻一直持续到了建安十九年,同时在这一期间,刘备集团收编刘璋派遣到绵竹守御的人马尔后又包围了雒城。据此,小说中张任的战绩在历史上并无依据。最典型的如张任在雒城小路设伏射杀庞统,一是无明确的记载,二则是在时间上也难以成立。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张任军败于雁桥被俘身死是在建安十八年(五月至七月期间),而庞统中流失而亡则在建安十四年围攻雒城的战役中(笔者按:当然,庞统身故的具体时间是否是建安十四年也有争议,但此处先以《资治通鉴》记载的为准。)。很明显,根据《资治通鉴》的时间顺序,张任败亡在前而庞统身死在后,张任是不可能主导射杀庞统的。而张任在涪城饮宴上的表现、对阵刘备、张飞历史上也都无相关的记载。

裴松之在《三国志 先主传》的注解中引用的《益部耆旧杂记》简单的补充了张任的介绍和其他零星事迹:

益部耆旧杂记曰:“张任,蜀郡人,家世寒门。少有胆勇,有志节,仕州为从事。”

益部耆旧杂记曰:“刘璋遣张任、刘璝率精兵拒捍先主于涪,为先主所破,退与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惜焉。”

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张任在历史上大抵是一个路人的形象,和小说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小说中的一些细节的表述倒与历史相符。

image.png

小说中,虽然张任在谋划抵御刘备集团的进攻时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如张任主动要求到雒城小路埋伏、张任指挥吴兰、雷铜协助擒捉刘备、张任诈败设计包围张飞,但实际上张任并不是刘璋军团的主帅,小说中张任在涪城饮宴上出场时,其职位是“从事”,这与《益部耆旧杂记》中张任“仕州为从事”是一致的。此外,小说中,涪水关丢失后,“(刘)璋遂令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以拒刘备。”将领的顺序也和《三国志先主传》乃至《资治通鉴》一样,张任是排在刘璝和泠苞之后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和历史中刘璋派遣援军中的吴懿和刘璋是有姻亲的,其实际的地位在张任之上。

上述细节可以说明,历史上,张任实际在刘璋集团中的身份地位并不高,《益部耆旧杂记》提及其出身“家世寒门”,翻阅《三国志》的文本,极少出现“寒门”一词,而再考量历史文本中张任在诸将中的顺序排位亦可稍稍印证。小说在介绍张任时似乎隐去了张任寒门的身份,而是意在突出其勇略(吴懿语:“张任乃蜀郡人,极有胆略,不可轻敌。”)。而后世小说的作者却似乎有意要突出张任的形象。因此,张任虽然在小说其他细节处如张任的职位和在诸将中的顺序排位照搬了历史文本。但却增加了诸如射杀庞统等战绩。在笔者看来,小说作者之所以有意要突出张任,不仅是因为张任最终宁死不降,同时也是因为张任出身贫贱却有胆有节,以此借张任这一人物形象褒扬和鼓励出身微贱而忠勇、贞良、守节之人。

小说第六十二回中有一处细节颇为让人玩味。刘璝出征前,想要询问西川锦屏山紫虚上人(准确预言了庞统将殒于落凤坡)此次行军之凶吉,刘璝笃信不疑,而张任却很不以为然,并说道:“大丈夫行兵拒敌,岂可问于山野之人乎?”在笔者看来,刘璝和张任对待紫虚上人的不同态度也恰恰反馈了二人对天命、定数的看法。大抵在小说作者看来,在历史上“家世寒门”的张任眼中,义无反顾地剧斗应当要比迷信神鬼要来得更加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