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2024-01-27 05:12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祝允明(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祝允明简介

祝允明

祝允明(汉语拼音:Zhu Yunming;1460~1526),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弘治五年(1492)举人,后任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

不久因病辞官。

祝允明小楷学钟繇、王羲之,狂草学怀素、黄庭坚,并能出入变化,自成面目。

为人疏狂放诞,爱作新奇之论。

他的诗歌时常流露一种疏狂玩世的情绪,同时也每每发泄自己仕途不顺遂的内心激愤。

诗歌特点是能直抒胸臆,惟意所之,挥洒淋漓,诗风自然。

也写有一些辞采繁缛的言情诗,但趣味不高。

他的散文和笔记小说,笔调轻俊流畅,爱写委巷之谈、怪诞之事。

所著除《怀星堂集》30卷外,尚有《苏材小纂》6卷、《祝子罪知》7卷、《浮物》1卷、《野记》4卷、《前闻记》1卷、《志怪录》5卷、《读书笔记》1卷。

祝允明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书法三大家”(另两人为文征明和王宠)之一。

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 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允明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

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认为:“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

祖显,正统四年进士。

内侍传旨试能文者四人,显与焉,入掖门,知欲令教小内竖也,不试而出。

由给事中历山西参政。

并有声。

允明以弘治五年举于乡,久之不第,授广东兴宁知县。

捕戮盗魁三十余,邑以无警。

稍迁应天通判,谢病归。

嘉靖五年卒。

《家藏集》卷五十一《跋祝生文稿》:“允明年七八岁时,其大父参政公一日适为文成请客书之,予时亦在坐,见生侍案旁,嘿然竟日,窃异之。

因指文中难字以问,无弗识者,益奇之,且料其他日必能事此也。

” 

陆粲《祝先生墓志铭》称:“先生少颖敏,五岁作径尺字。

……九岁能诗,有奇语。

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性”、“功”并重。

“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

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

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

他就是这样辩证地揭示了这一艺术创作的规律。

对于“功”,祝允明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

因此他对时人不愿好好学习传统而把这称为“奴书”的说法很愤慨。

特地写下了《奴书订》予以反驳。

在这一点上,他晚年在《书述》中还批评了他的岳父李应祯。

他强调必须“沿晋游唐”,这是源于他对书法史的深入认识。

他认为书理极于张芝、王羲之、钟繇、索靖,后人只是在遵循他们的法则,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变。

他认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当时人的法则来写;宋初还不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处,而后便大变传统,古法遭到败坏,大多流为恶怪。

到元代方有赵孟頫扭转时风,复归晋唐,但终因个性不强未免有“奴书”的遗憾。

所以要知书法的本来必须向晋唐学习。

在学习和熟悉了传统后,其技法必须有独到之处,这是祝允明对“功”的进一步要求。

他在《评书》中说自己不屑于步钟、索、羲、献的后尘,而要学习项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开创自己。

因此他既反对时人对传统的忽视,又强调不能真的成为“奴书”。

祝允明的草书《嵇康酒会诗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

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峙。

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

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鳞鲔。

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

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

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

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祝允明书法娇迈翻腾,却不剑拔驽张。

大起大落之间,只觉有古雅恢弘之气,无寒俭窘迫之容。

章法参差错落,上下左右呼应顾盼连成一气,行距字距不甚清晰,细看却又中心分明。

只有炉火纯青的书坛巨匠,才能达到如此高妙的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