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院史料]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历史和老照片

2024-12-31 17:09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成都医院史料]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历史和老照片

本文为独立原创,未经授权不得商业性转载和引用文字和图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第二院名:成都市老年病医院 )原四川省温江专区人民医院“双一流”成都中医大直属附属第五人民医院,成都中医大第二临床医学院。2021年国家卫健委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四川省第四,全国124名,是除华西A++、省医院A+外,成都市内首次进入A+等级(全国前10%)的综合医院肿瘤科获批2022年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市级医院目前四个“国重”之一)。有综合医疗(西区,麻市街)、老年健康(东区,原市老年病医院)、教培区(北区,始建于1959年3月的原温江地区卫生防疫站,1983年改名成都市第二卫生防疫站)和光华新城(在建)四个院区,市政府确定的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地铁19/28号线市五医院站。现医疗服务辐射西部的温江、崇州、大邑、邛崃、都江堰、彭州、郫县、双流、青羊新城乃至甘孜、阿坝部分区域10余个市县,覆盖人口超500万。1938年9月温江县政府同抗战内迁成都的中央、金陵、金陵女子、齐鲁和华西等大学组织的“暑期乡村服务团”筹建“温江县诊疗所”,11月15日诊疗所成立,设在西街的城关城皇庙内。1940年6月扩建为“四川省立温江卫生院”,院址在城关鱼凫镇公园内农林学校侧,由罗氏基金团捐款,四川省卫生实验处、华西、中央、齐鲁三所大学给以定额补助,不足部分县政府拨款,隶属于温江县政府,接受四川省卫生实验处以及三大学公共卫生系联合委员会监督指挥。1942年3月被四川省政府指定为中央大学、齐鲁大学和华西协合三所大学医学院的公共卫生教学实习基地,改名“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中心卫生院”。民国24年(1935年)四川设18个行政督察区,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温江县,辖温江、成都县、郫县、新繁、彭县、崇宁、灌县、新津、新都、华阳、崇庆、双流12个县。协和医学院博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硕士、中央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主任俞焕文任院长,隶属于四川省第一行政区专员公署领导,业务由四川省卫生实验处领导。1945年改名“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省立医院”,隶属于四川省政府,为四川省卫生处领导。曾是四川(含重庆)历史上最早的3个“省立医院”之一(另有今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时院址在温江县柳城镇温泉路。1950年5月军管会接收后更名为“温江中心卫生院”,并迁至麻市街现址。解放后沿袭了民国时的“行政督察区”旧行政建制,1950年四川设16大专区,1952年原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调整并改名为四川省温江专区,1952年为四川省温江专区人民医院(专区最高时辖18个县),1966年专区人口469万,耕地面积757万亩。1969年为四川省温江地区人民医院(地区最高时辖14个县),当时与绵阳专区人民医院(今绵阳市中心医院,全国最大专区,最高时辖21个县)长期处于四川省(含重庆)医疗机构前两名,巅峰期就诊量比肩华西医院。1976年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城区今一环路内),1983年四川省温江地区12个县中的10个县(广汉、什邡划转给德阳市)和成都市合并后更名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03年11月合并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前身始建于1969年,位于新都县新繁镇的温江地区中草药研究所,1986年改名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合并后又独立建所,2016年成都市卫生医药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并入该所,加挂“成都市卫生计生药械科技服务中心”牌子,地址提督街。2011年10月合并成都市老年病医院,温江区万春东路,前身是成都市第二干部疗养院即温江地区干部疗养院(市第一干部疗养院即现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始建于1982年5月,原成都市卫生局直属公立专科医院。2019年市五医院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注: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是位于青羊区商业街的省委机关职工医院,前身是省直机关第二门诊部,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温江地区人民医院住院部

2003年合并市中草药研究所

原市老年病医院 现市五医院东区

原温江地区卫生防疫站现市五医院教培区(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