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七步诗全诗的意思解释(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2024-05-01 02:40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反七步诗全诗的意思解释(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两位大文豪写了反七步诗,一个点赞无数,一个遭到痛骂,这是为何?

曹植的七步诗,很多人都能随口背诵。想当时,曹植可不是为了写诗,也不是为了逞能,而是为了救命。

曹植因为才华盖世,令兄长曹丕寝食难安,生怕弟弟这才华,用到争夺皇帝的宝座上,所以一直是想除之而后快。

一次,在朝堂之上,曹丕令曹植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否则就要追究其罪责。就在众人以为曹植必死无疑之时,曹植七步成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以豆和豆萁比喻兄弟不和,即使是一直想置曹植于死地的曹丕,一时间都被感动了。其实,这个时候,并非是曹植的才气,七步成诗救了自己,而是这首诗的内容感动了曹丕,曹植才得以保全性命。

曹植当然想不到,他危急关头口占的这首七步诗,会流传千古。多少人在兄弟不合,在内战纷争时,吟咏着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这首诗的内容,早已从简单的兄弟不和相残,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这也是能够千古流传的主要原因。

时序转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中国出了个大思想家大文豪鲁迅,他可是最敢想敢做敢说的伟人。其时,北京学生集会反对北洋军阀派来校长,遭到残酷镇压,而校长却开除了学生领袖许广平、刘和珍等6人。刘和珍就是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里那个遇难的女生。

校长作出这样的决定后,又找了个笔杆子,写文章污蔑学生,吹捧军阀和校长。鲁迅不干了, 怎么可以这样颠倒黑白呢?于是,大文豪鲁迅就“活剥”了曹植的七步诗,写了首反七步诗《为豆萁伸冤》,发表在《京报副刊》上,对反动势力进行了抨击。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意思很好理解,跟曹植说的事情是一件事,就是烧豆萁煮豆子,但是观点截然相反。

豆萁在锅下哭泣:我被烧成灰,煮熟了你,可以拿去办酒席,讨好军阀了。从这意思里就可以看出其强烈的讽刺意义。反动校长以教育为名残害学生的画皮被鲁迅一下子就揭开了,真的入骨三分,毫不留情!

鲁迅自己说这是“活剥”了曹植的七步诗,而实际上,这首诗针对当时发生的事件,矛头直指反动校长,爱憎分明,为学生伸冤,揭露反动校长的卑鄙计俩。所以,这首诗一发表,就受到广大进步学生的点赞,很多学生背诵着这首诗走上街头,高呼口号,反对军阀专制!

又过了大约20年,又一位大文豪郭沫若出手了,也写了一首反七步诗。跟鲁迅一样,也是为豆萁伸冤。所不同的是,郭沫若写的是6句的版本。

我们知道,曹植的七步诗是有两个版本的,我们上面说的是4句版本,七步诗的6句版本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句版本跟4句版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烧豆萁煮锅里的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豆萁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萁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萁怎能这样残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就是依据这个版本写的,全诗如下: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郭沫若的诗,是说煮豆子时,豆萁燃烧成了灰,豆子煮熟了,成了美味,赢得了人们的赞叹。而豆萁呢,却成了田里的肥料。

豆萁和豆子,如果不是同根生,豆萁怎么会心甘情愿被烧掉变成灰烬成为肥料呢?诗里歌颂了曹丕作为哥哥的无私奉献精神,残害弟弟的哥哥,变成了乐于牺牲自己的英雄,这样的观点,令人目瞪口呆!

从字面上看,鲁迅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都是为豆萁伸冤,虽然郭的观点太过偏激,但也不至于遭致谩骂。但实际情况是,郭沫若这首诗发表后,遭到骂声一片。同样的立意,为何遭遇截然相反呢?

这是因为,鲁迅写反七步诗,并非为曹丕辩白,只不过是借用了曹植诗的形式,内容已经跟原诗没有什么关系了。其意义完全是针对现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有着很深的思想内容。仅仅从这一首小诗,也看出了鲁迅不仅是大文豪,还是大思想家。

郭沫若的诗,却没能跳出曹植原诗的窠臼,还在兄弟相残这个意义上绕圈子,只是在为曹丕翻案。

这首诗的在思想上是苍白的,跟鲁迅那首诗无法相提并论。同时,七步诗无论是内容还是成诗的过程,作为弱者曹植千年以来都是受到同情,而曹丕都是抨击的对象,现在郭沫若颠倒黑白,岂能不引起人们的公愤?

由此可知,两首同样是为豆萁伸冤的反七步诗,人们给予截然相反的评价,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不过,我看到有的文章说,鲁迅写了反七步诗后,郭沫若接着也写了这首诗,鲁迅还骂郭:远看东洋狗,近看郭沫若。这不是事实,这两首诗写作时间相隔近20年,鲁迅也不是因为这首诗而说出这两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