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上厕所的(古代各朝代厕所的演变与发展)

2024-04-25 05:01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古代人如何上厕所的(古代各朝代厕所的演变与发展)

卫生,这个词指的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预防一些可能的疾病,改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一些措施。包括而不限于,勤洗手、勤洗澡、建立公厕、不随地吐痰等等。

这个概念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渐渐深入人心的。

因为在现代,大家都意识随地大小便等行为容易沾染细菌,进而污染环境,提高致病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出了抽水马桶、公共厕所等物件。

那么,既没有马桶,也没有公厕,更没有卫生观念的古代,人们是怎么上厕所的呢?

先秦时代:

起初的原始社会,当然是随地拉了,有便意就随便找个舒服的地方一蹲,五谷轮回的大事就伴随着一阵舒爽宣告解决。

等到先秦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修建旱厕,毕竟在野外随便找一地拉不太讲究,一来地势不平,二来拉完怎么清洁也不好处理。有一个固定的如厕地点,就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当时人们随便挖一个大坑,蹲在大坑旁边拉。但是上大号这个活动啊,用时毕竟比较长,面对风雨日晒多少有点难顶,于是大家就在坑上简单地修个屋蓬。

等到夏朝,出现了一种新式厕所,这就是“圂”。所谓的圂,就是在猪圈上盖一个厕所,人在上面拉,粪便直接落入猪圈之中。

这么做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人们发现猪居然会吃人的粪便,把粪便拉入猪圈,看猪抢食,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而且猪将粪便处理掉,还能解决一下气味问题。

其次,也是主要原因,人们发现猪的粪便和人类粪便等在猪圈中充分混合发酵后形成的肥料是最好的农家肥,于是就有了圂。

其实目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依然有这种做法,大概是这样的。

等到春秋战国之后,贵族们有了宫殿,在宫殿里修个猪圈,感觉不太合适。这就有了新的厕所,一般是一个大缸,在大缸上搭上木板,方便如厕。当然,也有直接在地上挖旱厕的。

当时的厕所大概长这样。

不过后来人们发现这么上大号是一个高危运动,因为蹲久了起身,容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也就是会眼前一黑,身体一倾,得等上一会才能恢复。

如果粪缸足够大,那对于突发低血压的人而言,就十分的危险了。比如说晋景公,就是那位病入膏肓这个成语的主人公。

晋景公有一次去占卜,卦师说他活不到新麦成熟。

结果新麦熟了,晋景公仍然活得好好的,于是他特意做了一碗新麦粥,叫来这位卦师,要在他面前吃完新麦。

刚刚吃完,晋景公感觉肚子剧痛,赶忙赶往厕所。大家等晋景公等了很久,始终不见他回来,前往厕所查看时才发现晋景公已经溺死在厕所里了。

汉代之后的厕所:

等到汉代,又出现了改进的厕所,譬如说这个。

这是西汉梁孝王后陵墓出土的厕所,不仅贴心地设计了脚踏板和靠背,而且开口很小,一般来说没有掉入厕所的风险,旁边还有扶手,非常人性化。

这种比较小巧的厕所,据说是受汉高祖刘邦影响。

有一次刘邦和大臣开会时突然内急,于是抓起头上的帽子就地解决。受这一行为的启发,汉朝的厕所就越修越小,还出现了尿壶。

不过,贵族们能够用上如此精致的厕所,不代表普通人也能。当时的普通人还是习惯使用旱厕,某些地方则出现了排厕,大概长这样。

当然,当时的排厕自然不可能像图片里一样精致,但大差不差,定期会有人铲走下面的粪便用作肥料。

其实,汉朝末年尤其是魏晋时期,几家富豪攀比成风,就连厕所都要攀比。你家厕所盖的像皇宫,我家厕所就得像仙庭。

比如说石崇的厕所,他家的厕所有庭院大小,四周不仅雕龙画凤,还要挂上名家书画,装修十分典雅。

再布置数十个面容精美、穿着得体的侍女在旁服侍,这些侍女有的手持各种清洁香料,有的则准备干净衣服让如厕的人结束后替换。这种风气,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厕所文化的发展。

宋朝后的豪华厕所:

厕所文化发展到宋代,已经很拿得出手了。

个人用的有高级的坐便器,譬如说这样。

或者粗糙些的。

总之,比较讲究的宋代富人,会修一个典雅的小屋子,在屋子里摆上此物。屋里置以焚香,摆以书籍,岂不是美滋滋。在当时,贵族们已经可以将上厕所变成享受了。

譬如欧阳修,就有在厕所里写稿的习惯。他在《归田录》中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意思是说,他平时写稿,大多是在三上,那三上呢?分别是马背上、枕头上和厕所上,当他在做这几件事情时写稿就能够很好地构思文章,大概是因为放松所以能胡思乱想。

除此之外,宋代的公厕也很豪华。

唐宋时有很多和尚来中原学习,其中宋朝有位来学习的日本僧人曾经手绘过一份图册,叫做《五山十刹图》,如今是研究宋代建筑重要的史料。

在这份画册中,有一幅画描画的是“东司”,这可不是明代东厂西厂一类的情报机关,而是宋代的高级公厕。

东司的布置和现代公厕有些相似,既有大便的蹲位,又有用以小便的池子,而且还有供人洗手之处,并且提供洗手用品,非常的完善。

不仅如此,金山寺的豪华公厕还很大,“面阔九间,进深四间”,有九间房那么宽,四间房那么深,怕是少说有个四五百平方米。

在厕所的正中央还悬挂着一根几十米长的竹竿,下面是带有铁篦子的木炭炉,大概是这样。

竹竿和碳炉这两个东西的作用现代人很难想象得到。因为当时人们的衣着比较繁复,如果穿着一整套衣服去上厕所,很可能会拖到地上。

因此,上厕所前得先更衣,换一身短衣,这个竹竿就是用来挂换下来的衣服的。

下面的火炉则是用来烘干毛巾所用,冬天天气寒冷,还能烘热衣服,并且提高厕所温度。

明清的厕所文化:

明清不太讲究豪华厕所,譬如说偌大的故宫,房数九千,据说就没有厕所。当皇帝妃子们想要上厕所的时候,只需召唤内官,就会有人提着便器进来,大约长这样。

这东西叫做“官房”,放这玩意的房间则叫做“净房”。至于里面积累下的污秽之物,自然是倒入粪车,运出紫禁城。

当时北京的老百姓也有用便盆的,只是没皇宫里那么讲究,用完了也是随处一扔。以至于八国联军进京时误以为进入了“露天厕所”。

其实清代也是有公厕的,重庆万州区罗田镇,就保留着一座全部由石条砌成的清代公厕,已经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这座公厕当时仅允许男性使用。

当然,现在是谁都不许用了,作为文化遗产,只需参观,不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