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拥有大量骑兵,为什么没能打败秦国?

2024-04-22 15:41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赵国拥有大量骑兵,为什么没能打败秦国?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是战国后期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赵国的骑兵虽然很强,但和后世相比,赵国的骑兵战法,还处于很粗浅的状态,并没有真正发挥出骑兵的作战能力。

不管是战法战术,还是武器装备,亦或者是大家对于骑兵的理解,都远比不上后世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骑兵军团。比如赫赫有名的蒙古铁骑,或者清朝的八旗精锐,在骑兵的运用上面,就远不是两千多年前的赵国,能够比拟的。

另外,最重要的是,赵国和秦国的几场大战,主战场都不是平原,地形相对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骑兵的速度优势,更是被彻底限制了起来。如此一来,赵国在骑兵方面的优势,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公元随着韩赵魏三家的卿大夫,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原本强大的晋国,被三家彻底瓜分。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三家分晋’。晋国刚被瓜分的时候,三国之中的赵国,其实最为强大。

因为在之前晋国内战的过程当中,赵国曾经作为中坚力量,击溃了最为强大的智家。所以,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时候,赵家也得以瓜分了最大的一块,甚至比韩魏两国更大。

但是,就在晋国被瓜分之后不久,魏国那边,却首先进行了变法维新,国力迅速提升了上来,率先成为了战国诸强当中,最强的一个。至于赵国,在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其实一直都在吃老本。

直到百年之后,随着赵国的王位,传到了赵武灵王的手里,情况才有所变化。当时秦国这边,已经传到了秦惠文王的手里。在经过了秦孝公时代的‘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已经逐渐强大了起来,并且击败了魏国,夺回了河西之地。

随着魏国的衰落,赵国的边境压力开始骤减。再加上赵武灵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赵国也开始对内进行改革。而这场改革,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所谓‘胡服骑射’,就是指赵国百姓学习胡人的衣着,将原本的长衫服装,改成了胡人穿着的短衫。这种变化,虽然表面上来看,仅仅只是服装方面的变化。但是经过服装的改革之后,赵国真正学习的,是胡人骑马打仗的方式。

在此之前,中原各国的军队,主要都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比如在春秋时代,战车就是军队的标志,马匹基本上就是用来拉车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车的多少,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军力的标志。

后来,甚至还衍生出了‘万乘之国’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国家的强大。所谓‘万盛’,指的其实就是一万辆战车。这在春秋时代,基本上是只有最强大的诸侯国,才能达到的水平。

不过,到了战国时代以后,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战车已经逐渐落后。尤其是魏国经过变法之后,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魏武卒’。这支魏武卒,并不是以战车为主要战力,而是完全发挥了步兵的战斗力。

这样的一支军队,虽然不符合以往大家对军队的认知,但战斗力却十分彪悍。所以,在魏国强大起来之后,各国都开始先后进行变法,都是也在摸索各自的新战法。大家都想利用自己的长处,提升自己国家军队的战斗力。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出现了所谓的‘齐之技击’、‘魏之武卒’、‘秦之锐士’等具有代表性的军队。这些军队,往往都具有浓烈的国家特色。因为不同的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国家的长处也不一样。所以,想要发挥出自己国家的长处,最后组建出来的军队,其实也不一样。

见到这些国家纷纷强大起来以后,已经吃了上百年老本的赵国,自然也想发挥自己的长处。可是,赵国有什么长处呢?

作为北方的诸侯国,赵国常年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交战,马匹比较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赵武灵王很快意识到,想要让赵国军队强大起来,就必须利用马匹的优势。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上的转变,赵武灵王才提出了‘胡服骑射’运动。果不其然,正如赵武灵王设想的一样,赵国换上了胡人服装之后,很快就发挥了出了马匹的优势。不久之后,赵国的骑兵军团,开始逐渐成型了。

在此之前,骑兵其实早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在春秋时代,骑兵的主要作用,是辅佐战车,进行战斗,为战车运输补给,或者骚扰敌人。至于说骑兵独立组成一支军队,并且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这还是第一次。

靠着骑兵的优势,赵国迅速就强大了起来。此后,靠着这支强大的骑兵军队,赵国开始痛击北方的游牧民族。那些游牧民族,在马匹方面或许比赵国更强,但是在冶铁技术方面,却落后了很多。这直接导致他们的武器,远远落后于赵国,自然打不过赵国了。

所以,没过多久,赵国就在北方打败了林胡和楼烦,吞并了中山国。此时的赵国,不但地盘迅速增大,而且新增加的这部分地盘,很多都适合养马。这就使得赵国的骑兵军团,开始变得更加强大了。

不过,这里我们要多解释一下,赵国的骑兵军队,和后世的蒙古铁骑,或者八旗军队相比,那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相比后世的骑兵军团,赵国的骑兵,缺少了一件很重要的骑兵装备,这件装备的名字,叫做马镫。

马镫就是指挂在马鞍两侧的脚蹬。这玩意儿虽然在今天看来,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在古代的时候,确实是直到汉朝之后,才开始出现。

马镫这件装备,对于骑兵的作战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没有马镫的时候,骑马必须一边用腿夹住马腹,一边用手抓住马缰。也就是说,骑兵骑马的时候,四肢都被限制住了。而有了马镫之后,骑兵就可以解放双手,骑在马上射箭。也可以利用马镫,稳定身体,直接挥动武器。

所以,后世蒙古铁骑的作战方式,往往就是蒙古骑兵骑在马上,利用马的机动能力,先靠近敌人,射出一轮箭矢。在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击时,便迅速脱离战斗。如此几次之后,敌人已经被骚扰得筋疲力竭,自然就只能乖乖被屠戮殆尽了。

但是,这种方法,先秦时期的骑兵,是用不了的。

赵国骑兵的作战方式,现在看起来可能很可笑。大多数时候,赵国骑兵,只是单纯利用了马的转移速度。比如说,一支赵国骑兵军团,迅速接近敌人。但在靠近敌人之后,赵国骑兵并不是直接骑马去战斗,而是要先下马组成步兵方阵,然后再进行战斗。

所以,赵国的骑兵,其实更像是骑着马的步兵。

当然,就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至少,靠着这种机动性,赵国军队可以更快地进行转移,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后来赵国和秦国进行交战的时候,这种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了。

赵国和秦国的几次大战,战场基本上都在山西地区。这些战场主要是以山地或者丘陵为主,而不是北方那种平坦的草原。在这种战场环境当中,赵国骑兵的速度,被进一步降低。而赵国骑兵抵达战场之后,也只是以步兵军团的形式,和秦军进行交战。

这个时候,双方比拼的,就不再是机动能力,而是双方的补给、人数等方面。原本以赵国的国力,倒也不怕这种战争。在战国中后期,赵国的整体国力,其实未必比秦国逊色太多。所以,老将廉颇指挥赵军,和秦国交手的几次,基本上都是胜败参半。

但是后来,在长平之战当中,因为赵国主帅赵括的失误,赵国数十万主力军队,直接被全部消灭。这一战之后,赵国彻底伤了根本,再也没有足够多的熟练骑兵。就算是有马,也无法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了。

所以,在这之后,赵国迅速就衰落了下去,只能逐渐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垫脚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