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骑兵:金朝的立国之本,他们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2024-04-16 07:15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金朝骑兵:金朝的立国之本,他们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由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建立。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骑兵具有机动性强、冲击力强、不依赖于阵型三个特点。金朝骑兵基于这些特点,形成了以“利”增强军队战斗力,以运动战为作战方法的军事思想。

具体战法上,则皆是以运动战为核心,拓展不同类型的打法。金朝骑兵对金国国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南宋与蒙古亦有重要影响。

一、金朝骑兵的优势与特点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最为强大的兵种,拥有骑兵通常便能主导胜利。骑兵的强大离不开如下几个特性:第一,超强的机动性。“夫骑者,能离能合,能散能集,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入无闲,故名离合之兵也。”骑兵的机动灵活让战场存在了更多变数。

在正面战场上,骑兵作为进攻方可以快速进入战场,并且因速度较快很容易在敌人阵型尚未形成之时,便将对面冲垮。不仅如此,骑兵还可以选择两面包剿、迂回穿插等方式来打乱其他兵种阵型。

战斗结束时,骑兵可以根据战场情况来快速退出战场,减少伤亡。如果获得胜利,则可以进行追袭来扩大胜利结果。因此南宋对战金国军队时,失败后总是伤亡异常惨重,而金国失败时损伤不及南宋一半。

除了正面战场的交锋,骑兵在后勤的袭扰上更是让敌人苦不堪言。断劫粮道、偷袭寨营时,骑兵总能做到来无影去无踪,敌人如果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很难抵抗这种战术骚扰。

从战略层面上,骑兵可以完成远距离奔袭,减少空间与时间对军队行动的限制,让整个战局更有利于拥有骑兵的一方。

第二,强大的冲击性。中国古代历史上骑兵使用较多的马为蒙古马和河曲马。河曲马身材较魁梧,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而体形较小的蒙古马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也有267-370千克。马本身较重的体形加上其速度飞快,很容易将一名成年男子撞成重伤甚至死亡。

这种冲击性在正面战场上对非骑兵单位杀伤力非常大,以阵型见长的步兵很容易在这些飞奔猛兽面前败下阵来。不仅如此,马具不断发展,让马获得了更好的保护,也让马背上的骑士能够依靠战马的冲击力而增强其兵刃的杀伤能力。

第三,远距离奔袭。冷兵器交锋的时代,步兵交战需要搭配相应的阵型,如果阵型混乱,在战场上恢复阵型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骑兵对于阵型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很多时候骑兵进入战场后进行冲锋击杀便可。即使有阵型要求,因骑兵机动性较强,很快就能恢复阵型。

二、金朝骑兵战法与战例

1. 攻敌要害

杜甫诗有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对于一支军队来说,主帅通常是全队关键所在,指挥者如果被杀或者逃跑,军队将会如一盘散沙。因此一支军队的要害往往在于这支部队的核心,只要核心被破便可以赢得胜利。

女真人在多年的部落争战中明白了这个道理,因此在战争中常常使用此法。如护步达岗之战,双方兵力悬殊巨大,辽军多余金军数十倍,但金国最终赢得胜利。这场胜利关键就在于阿骨打执行了“攻敌要害”战法。

在开战前,阿骨打“视其中军最坚,其主必在中军之中;若集中兵力,败敌中军,我则必获全胜。”金军先让自己的右翼去进攻敌军,与敌人交战数回合之后,金国再利用左翼配合右翼合击辽军,辽军溃败。阿骨打率军趁势“横出其中。”辽主大惊,仓皇逃跑,这导致大军七十万大军不战而溃。金军趁势追击,辽军大败。

2. 正面突破

正面突破通常是与对方展开军队皆的对垒战,这种战法考验军队的凝聚力与主帅指挥能力。女真起兵初期,多是利用这种战法来战胜敌人。例如黄龙府之战中,辽军人数有“骑二十万、步卒七万戍边”,而金军仅有万余人,但金军却以这样的方式进攻。

这场战斗中以阵对阵的方法,显然是使用了正面突破战法。金国人为了提高正面突破效果,通常情况会进行轮番进攻。金朝在列阵时常会设立多个小队,如与金人与宋将赵立对抗时,“金人列三队邀战,立为三阵。”

金军这种轮番进攻战法给宋军带来了巨大困难。仙人关之战中,金兵为了攻下人关,分五十队发动进攻,并使用云梯、洞子等攻城器械,试图攻下宋军阵地,结果被宋军击退。

“金人不能上城,鏖战一百阵,杀死金人万户、千户并军兵莫知其数,大获捷胜。”仙人关战争打到后期,常会出现军队不修整,轮番对宋进行不分昼夜地攻击。

三、运动战与相关战法

1.战马的运用

运动战,是一种以作战空间换取时间,利用时间来移动兵力将敌人包围的作战方式。毛主席概括运动战为:“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骑兵在执行这一策略时,在兵力移动上占据巨大优势。因为马移动速度较人来讲快很多,缩短移动时间,能够更加有效地将敌人包围。马的加入,减少了传统运动战中的限制。

战马的耐力和速度等,远远强于人类双腿的有限功能;马本身可提供奶血肉等食物,一定程度减少军粮之虞。这些因素致使骑兵能够拉长战线,到遥远的地方开避战场。骑兵从这两个方面扩大了战争空间。人们凭借战马的某些生理特质,可以不分白天或黑夜,不惧寒冷或酷热,不论下雨或降雪,不管顺风或逆风,均可从事军事活动。

2.战术理论

可以说马的加入,使得运动战高度得到了提升。基于运动战战术理论的战法有四种:第一种,骑兵快速合击与包抄,这种战法特点在于可以最大程度歼灭敌军力量。对宋战争中,包抄战术使用较为广泛,“金人遇中国之兵,往往以铁骑张两翼前来围掩。”

为了保证包抄效果,常以“精骑两翼之”。这种战法相关战例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顺昌之战。1140年金兀术率军十万入侵南宋,一路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很快便到达了刘錡驻守的顺昌之地。

金军此战中使用了重甲骑兵铁浮屠与轻甲骑兵拐子马。重甲骑兵铁浮屠负责冲击敌阵,而轻甲骑兵拐子马则负责从两翼包抄掩杀,这使得宋军只敢坚守城池而不敢与金军正面对抗。

第二种,骑兵的追袭闪击。“骑兵非常明显地提高了这两种战法的打击力度,致使其成功率大增,特别是远距离的奇袭,闪击更是如此。”金骑在这种战术上使用也是较多的,例如金夺取辽南京之战时,金军先锋完颜昱与完颜宗望领四千骑兵昼夜兼程追击辽主,于石辈驿与辽交战。

结果二万五千余辽军被金军打的大败,辽主耶律延禧逃走,辽国副统军萧特末被俘。再如金灭北宋时,金西路军攻占泽州后急速南下,先后占领天井关,怀州等地,速度之快让宋军无法阻止有效防御便被攻破。又如建炎三年金兀术入侵南宋,于十月攻下寿春之后,仅用一个月就兵锋直至于东海,将宋高宗赶于海上。

这次追击金军未考虑孤军深入、军队修整等一系列问题,长距离快速追袭,至使宋军沿线防御无法抵挡金军兵峰。追袭闪击的战术在金朝前中期发挥了巨大了作用。

第三种,引敌出动,这种战法通常用来对付防御较强的敌人,利用引诱来使敌人跳出其防守阵地,从而更好地将其歼灭。攻打辽国时,辽军常几倍于金军人数,加之提前布阵,加固防御,金军很难获得胜利。因此女真人常会通过佯装败逃假象来引敌人走出防御圈。

例如女真与辽军初战,“遇渤海军攻我左翼七谋克,众少却,敌兵直犯中军”,斜也急欲出兵,宗干制止,辽军看到斜也后跟随上来。这时耶律谢十坠马,辽人上前来救。金军趁势对辽发动攻击,击败辽军。相同打法还如金军追击辽帝时。

第四种,迂回战法,这种战法通常用来对抗强于自己的敌人。在军队无法攻克敌人时,利用迂回包抄,绕过敌人正面防御,去攻打敌人较为薄弱地方。在金国战争史中符合此战法的典型战例便是迂回饶凤关。天会年间,金国为了进入四川地区,猛攻和尚原。

然而吴璘拒守于此,不给金军任何机会。为了打破这种僵局,金军放弃从陈仓道入川,迂回至商县,打算从上津道进入四川。相比和尚原的防备情况,宋军此处防备力量相对薄弱。

宋军面对金军突袭无法阻挡,金军顺利攻取洵阳等地,一路获胜,兵锋直逼饶凤关。综上所述,女真人在使用战法时会依据骑兵特点而来。金朝骑兵战法包括攻敌要害、正面突破以及运动战作战方式指导下的快速合击包抄、引敌出动、追袭、迂回。

这些战法相比其他朝代的骑兵最大不同在于金朝在执行正面突破时常以多阵轮番进攻,战败不后退,一直坚持战斗。与金军常年交手的吴璘也感慨金人“坚韧”难打。

结语

金朝骑兵是金朝的立国之本,是其能够统治百年的重要法宝。金宣宗时期, 群牧制度崩塌,金朝骑兵因缺马而衰落消失,金朝也是从这时国运衰落。

金朝骑兵的兴衰与金朝的兴衰同步,可以表现出它的存在对于这个王朝的意义。金朝骑兵对于历史影响不言而喻,它继承唐、宋、辽的先进体制,将骑兵经验传承于后面的蒙古,对蒙古人在骑兵建设上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