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打爆”暑期档的“救市之作”

2024-07-24 05:27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抓娃娃》:“打爆”暑期档的“救市之作”

文丨汪雨婷

" 最终还是‘沈马’拯救了暑期档 "。截至 7 月 22 日,由沈腾、马丽领衔主演的电影《抓娃娃》,票房已破 16 亿。暑期档电影市场也因热门银幕 CP 加上热门 IP 的回归,终于开始回暖。

电影通过 " 爆改 " 夫妇的 " 爆笑 " 育娃方式,向观众揭示 " 教育 " 这一长久热门的话题,在喜剧的色彩下引人深思。《抓娃娃》抓住了观众的观影心理,作为备受期待的新作,不负众望,成为 " 打爆 " 暑期档的 " 救市之作 "。

关注 " 王炸 " 组合

于 " 逗乐 " 中凸显主题

" 沈马 " 组合是相识多年的老搭档,也是观众眼中的好搭档。

2014 年央视春晚上,两人合作小品《扶不扶》,将 " 郝建 " 的大名推向观众视野,也使 " 沈马 " 组合被更多观众认识。2015 年两人主演电影《夏洛特烦恼》,最终斩获 14.44 亿票房,在当年全部电影中排名第五,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黑马," 沈马 " 也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头部喜剧人。

近年来," 沈马 " 组合在各大综艺节目和现场活动中的人气越来越高,影迷期待二位多合作电影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抓娃娃》上映后,甚至有网友在宣传视频下评论:" 可以省点宣传费,他俩的电影不用宣传,主要报个上映时间,我们如约而至。"

期待 " 沈马 " 的观众越来越多,使得二人成为电影宣传的招牌和焦点。去看过电影就会知道,《抓娃娃》喜剧外壳下包裹的尖锐话题——教育,其主体除了是父母外,也是孩子。

电影围绕沈腾、马丽饰演的 " 土豪夫妇 ",制造多款笑料,将孩子马继业也变成笑料制造中的一环。孩子成了弥补父母遗憾的 " 工具人 "。父母的上帝视角和孩子视角间造成的落差,发展成荒诞,进而构造成喜剧,让人发笑,却越来越 " 笑不出来 "。

在好的故事构思下," 抓娃娃 " 却不见娃娃,孩子自我思想的缺失,令人心酸也发人深省。像电影中,马继业腿上的麻药,马继业出现的幻觉,孩子的想法不重要了。孩子失去自我,成为装在箱子里,等待被自家 " 钞能力 " 抓起来的娃娃,那么,叫 " 牛牛 " 和叫 " 马继业 " 的孩子不会有任何不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马成钢的继承人。

现实中,孩子不会成为夸张的试验品,却难免在一次次规划好的人生道路中,失去成为自己人生主角的勇气。

" 沈马 " 组合再次以超强的喜剧表现力,为影院观众带去欢笑,也极好地诠释了喜剧外壳下包裹的悲剧。主题在逗乐的轻松中被凸显出来。

" 从娃娃抓起 "

喜剧片变 " 恐怖片 "

电影经过多次改名,最终以《抓娃娃》之名开启点映,票房喷井,热度不断。这也反映了 " 从娃娃抓起 ""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是不过时的讨论话题。

电影中,沈腾饰演的土豪马成钢,对儿子马继业实行 " 没苦硬吃 "" 有钱说没钱 " 的 " 穷养方法 ",将网络热梗 " 突然发现我的爸爸是富豪 " 的套路,具象化地搬上大银幕。马成钢在 " 戏中戏 " 的编排中,与妻子春兰(马丽 饰)化身 " 演员 ",上演了一出育儿版 " 楚门的世界 " 的爆笑戏码。" 喜剧片 " 变成 " 悲剧片 " 是常态,而《抓娃娃》更进一步,变成了网友讨论中的 " 恐怖片 "。

这源于影片后段的飞快收束和上升主题。细节的输出,带来千人千面的解读。电影结尾,马成钢对儿子说:" 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 ";跑在马拉松比赛第三梯队的马继业,因为发现了 " 大批 " 瓶子,就偏离了比赛的轨道;夫妻俩最后还在说着 " 生个弟弟妹妹 " 的玩笑话。

电影的细节表达,用 " 欢笑 " 解构 " 现实 ",使得观众在一个接一个的包袱里,自动顺下剧情。而夸张的喜剧元素下,观众还是发现了背后的恐怖。" 恐怖 " 和 " 悲剧 " 的区别就在于,人们目前还无法预料到的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 苦难式 " 还没探讨明白," 欺骗式 " 的话匣子又已经打开。" 善意的谎言 ",界限从来就不明确。" 人生如戏 ",但如果将孩子的人生按照家长的剧本来写,喜剧也难掩悲剧色彩,甚至脱离掌控,走向 " 恐怖 "。

在电影中,马成钢和春兰,注重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注重对孩子的 " 具体问题 " 进行 " 具体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也为孩子安排了很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场景。

在电影中看到这种方式固然可喜,可是将问题 " 简单化 "" 公式化 " 并不能解决问题。也能看到,在最终目标没变的情况下,所有的 NPC 都成了强调 " 最终目标 " 重要性的工具;一切的练习和运用,都是为达成 " 最终目标 " 服务。可笑的是,这也成为马继业最后,找回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口。

影片一直在 " 模式 "" 方法论 " 中挖掘笑点,只是希望观众在大笑之后能够明白," 没有模式 " 才是 " 人生是旷野 " 的真正意涵。一味铺陈轨道,只会将事情推向不可控的 " 恐怖 "。

主角名字闭环

电影整体瑕不掩瑜

《抓娃娃》也是 " 西虹市宇宙 " 中的一环。影片中的 " 西虹市第七中学 "" 秋雅路 "" 王多鱼的足球场 " 等细节,致敬了前面的作品,总能令熟悉的观众会心一笑。自《抓娃娃》上映后,闫非和彭大魔也完成了女主角名字的一次闭环。从《夏洛特烦恼》的冬梅,到《西虹市首富》的夏竹,再到《神笔马亮》的秋雅,最后到《抓娃娃》的春兰。从 " 穿越 ",到 " 暴富 ",再到 " 装穷 ",一次一个花样,构建了一个价值观延续、细节联动的 " 西虹市世界 ",描绘了人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烦心事。

《抓娃娃》延续了系列作品一贯的风格,用超过一半的时间讲述 " 荒唐 " 方法下的一出闹剧:英文书上的对话人物从教材上走出来,帮助马继业练习口语;关灯之后映照在家长脸上的手机灯光;足球场上众多观众扔瓶子;春兰做了又卸掉的美甲。不外乎是想从不同的方面抖包袱,引起不同身份、不同爱好观众的共鸣。

观众关心的另一个问题——马继业发现真相后的心理如何变化,和父母的关系怎样变化。电影没有着墨太多,匆匆结尾。只是在最后的背景歌曲中提示,要孩子去往 " 找到自己的路上 "。显然," 雷声大,雨点小 " 的结尾并不能使观众满意。

《抓娃娃》以高概念启程,抛出了问题和思考却没有给出答案。" 穷养 " 还是 " 富养 "," 没苦硬吃 " 的培养方法,是被一杆子 " 打死 " 还是有可取之处,究竟怎样算 " 成功 ",这些问题都没有落地。问题如同楼阁悬在空中,分量不可估计。" 小品式 " 的喜剧叙事方式,讨论的严肃议题,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 " 轻 " 的路线;而与温情的 " 大团圆 " 结局融合在一起,却也没有落实到 " 重 " 上。

《抓娃娃》尽管在结尾的处理上,让观众觉得有些 " 太快,不够看 ",但是其在结尾中释放出的种种信号,与影片前面的情节相呼应,依然很好地保证了作品的完成度。电影中的很多细节,也成为网友 " 造梗 "" 爆梗 " 的来源。在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抓娃娃》以 " 一片之力 ",创造出类似于春节档的 " 合家欢 " 观影盛景,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送去欢乐,不失为一部优秀的 " 救市之作 "。

总而言之," 沈马 " 再度合作的电影《抓娃娃》引发 " 合家欢 " 式的 " 笑果 " 和 " 热闹 ",成功拯救暑期档电影的冰冻市场。《抓娃娃》尽管在剧本和内核表达上还有需要打磨的地方,但是其引发的观影和讨论热潮,意味着 " 西虹市宇宙 " 再添一员 " 猛将 "。同时,也意味着暑期档终于点燃了一根足以 " 引爆 " 市场的电影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