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燕山一家“五子登科”,他有什么“义方”?

2024-07-05 06:32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窦燕山一家“五子登科”,他有什么“义方”?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季云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唐末五代后周时期的一位大臣、藏书家,官至右谏议大夫,以词学著名。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他把五个儿子都教育成才,誉满当时,声名远扬,因家住燕山一带,人称“窦燕山”。窦燕山得名,颇有“苏东坡”那般的味道,因为这个人,会爱上那片土、那座城。

《宋史·窦仪传》中记载,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成为国家栋梁。长子窦仪,学问渊博,风度严肃庄重,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chēng),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因窦家五子相继及第,人称“窦氏五龙”。这个真实、温暖而富于传奇色彩的古代故事,便是后来传说中的“五子登科”的故事,也是《三字经》中“教五子,名俱扬”的由来。

“燕山窦十郞,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唐人冯道,素与窦禹钧有交情,他以这首《赠窦十》诗,赞美窦燕山教子有方。这首诗后来被收入《全唐诗》,今天读来,为古人的事迹和真诚,感到感动。

清代画家任薰绘《窦燕山教子图》

窦燕山三十多岁时,膝下犹虚,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已逝去的祖父。祖父神情庄重地对他说:你平日里德行不太好,做的事情不太合正道,看你30多岁还没有子孙,再这样下去,不仅无后,且寿命不长。你只有悬崖勒马,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这样才可以挽救自己的命运。

梦中人,梦中语,一下子点醒了迷途中的窦燕山。他从梦中醒来,把祖父的话一一铭记于心,立志从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开启了“做好事模式”。

他把自己经商所得的钱财,用来帮助和接济有困难的人。他还办教育,建书院,创造条件让贫苦子弟上学读书。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不久之后,窦燕山果然陆陆续续生了五个儿子。

窦燕山后来处处以身作则,谨言慎行,为孩子们做好榜样。他想起祖父和父亲的教诲,严格治家,严整家风。为此,他修订了窦氏家规,明确:“家庭之礼,俨如君臣;内外之礼,俨如宫禁。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织纺,和睦雍熙,孝顺满门。”

窦燕山究竟有什么义方?

“义方”一词,出自《左传·隐公三年》中石碏(石碏[què],卫国大夫)规劝卫庄公“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这段话。意思是说,“我听说喜欢自己的儿子,应当以道义去教育他,不要使他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放荡、逸乐,这是走上邪路的开始。这四种恶习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宠爱和赐予太过分。”

“窦燕山,有义方”,《三字经》赞美窦燕山的义方,是《左传》中石碏劝言中的“义方”,也是冯道诗里的“义方”,它是教育的正道、良好的家教。“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的家教神话,在后世的很多家族中变为美丽的现实。

与孟母教育出亚圣孟子的教育故事相比,窦燕山的事迹让普通人家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希望,有了更加现实的期待。“五子登科”,是那时人们对这位教育典范的由衷赞美,这与现代人“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孩子”的“五子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之道,贵在专一专注。《三字经》围绕家教主题,引用了许多典故,书写了众多人物。孟母是出场的第一个人物,窦燕山是第二个人物。时至宋代,要说家教,这两个人物堪称典范。他们的教子故事,蕴含着中国古人传统、实用、质朴而坚定的教育理念,对今天的家长们应当是有一些启示意义的:

第一,家庭是启蒙教育的主场。

第二,家长是家教的主角。家长健在,靠身教言传;家长身后,靠家训家规。

第三,道义是家教的主题。教之道贵以专,这个“专”,说的就是家教要专注于道德品质,家长应为此专一不倦。